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2012-10-22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练功道理(160)—平常讲的那个“我”不是内在本质的我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练功道理(160)—平常讲的那个“我”不是内在本质的我

简体字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练功道理(160)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

余 洋
整编


平常讲的那个“我”不是内在的精神、本质的我

  再有一个就是根本上的偏,就是我们对自己常说的“我”。大家想过没有:“我是谁?我是什么?什么是我?”我们说的那个“我”是不是我?来个人办件事,你不高兴,一看:“我对你有意见。”这个“我”是谁?这个我是真正精神的那个“我”吗?我们讲,人的本质是在于精神,人是自由自觉的人;《意元体》有这种功能,能够自由自觉地处理事物,能够自由自觉地来支配我们生命活动;生命活动成了精神活动支配的对象(马克思是这样讲的,当然智能气功也是这么讲)。那么,那个真正的《意元体》的我、那个精神的“我”和“我对你有意见”这个“我”是一回事情吗?实际上,平常讲的那个“我”不是内在的精神、本质的我。是什么呢?是《意元体》的参照系——周围客观事物反映到脑子里面去,打上烙印了,而以它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



在初始《意元体》时,里面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当生下来之后,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人的活动、语言等等这一切打到脑子里面去形成了一个认识事物的背景,称为参照系。然后,先打进去的内容,就成了衡量后面来的事物的一个标准。“我对你有意见”,这是个什么问题呢?别人干的事,你用脑子里面的参照系给衡量一下,当不符合你的参照系时,你那个参照系就说:“我对你有意见。”所以这个“我”不是真正的我,只是后天形成的参照系。我们原来的《意元体》,就好比一条白毛巾,本是空的,无颜色(实际毛巾是白的),当以后把各种颜色、图案,往上染后,它就不是无颜色了,变成各种款色了。《意元体》也一样,客观世界内化到里边来,慢慢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参照系。



以后再进来别的东西,用参照系一衡量,两者相合了就认为它是正确的。这样,参照系作为衡量的标准了。参照系的内容并不是《意元体》本来的东西,而是后天加上的,《意元体》本身有它自己的活动,这个活动是我们人本身,是精神本身。我们平常说的那个“我”,“我”如何如何,过去练气功称此为“错认主人”,把主人认错了。什么道理呢?就是说人生下来之后,外界给你加上一些东西,将来你就以这个去认识、去衡量周围事物。按道理来说,认识事物本是《意元体》的功能,《意元体》能反映客观事物,但是《意元体》被打上种种烙印了,被染了,而以已被染的《意元体》参照系去衡量事物,这就是“错认主人”。



当然,要真正了解“主人”那是高级层次的功夫,佛家说要“明心见性”。如果我执这一关过不去,参照系突不破,看东西都是戴着眼镜去看,那是绝对到不了高级层次上去的,还都在后天所谓识神里面转圈子。当然这个“眼镜”还有好多的“我”在里面,这涉及到意识的异化问题。马克思在讲了财富的异化之后,对精神的异化也讲了一些内容,人类从过去的为了生命活动而变成为己为私,这属于精神和意识的异化问题,将来在《意识论》还要展开讲这些问题。


2012-10-22 摘写整理于 江苏 靖江


繁體字

龐老師口傳心授的練功道理(160)

(摘自《智能氣功科學精義》輔導材料)

余 洋
整編


平常講的那個“我”不是內在的精神、本質的我

  再有一個就是根本上的偏,就是我們對自己常說的“我”。大家想過沒有:“我是誰?我是什麼?什麼是我?”我們說的那個“我”是不是我?來個人辦件事,你不高興,一看:“我對你有意見。”這個“我”是誰?這個我是真正精神的那個“我”嗎?我們講,人的本質是在於精神,人是自由自覺的人;《意元體》有這種功能,能夠自由自覺地處理事物,能夠自由自覺地來支配我們生命活動;生命活動成了精神活動支配的物件(馬克思是這樣講的,當然智慧氣功也是這麼講)。那麼,那個真正的《意元體》的我、那個精神的“我”和“我對你有意見”這個“我”是一回事情嗎?實際上,平常講的那個“我”不是內在的精神、本質的我。是什麼呢?是《意元體》的參照系——周圍客觀事物反映到腦子裏面去,打上烙印了,而以它作為衡量事物的標準。



在初始《意元體》時,裏面空空蕩蕩什麼都沒有。當生下來之後,大自然的萬事萬物、人的活動、語言等等這一切打到腦子裏面去形成了一個認識事物的背景,稱為參照系。然後,先打進去的內容,就成了衡量後面來的事物的一個標準。“我對你有意見”,這是個什麼問題呢?別人幹的事,你用腦子裏面的參照系給衡量一下,當不符合你的參照系時,你那個參照系就說:“我對你有意見。”所以這個“我”不是真正的我,只是後天形成的參照系。我們原來的《意元體》,就好比一條白毛巾,本是空的,無顏色(實際毛巾是白的),當以後把各種顏色、圖案,往上染後,它就不是無顏色了,變成各種款色了。《意元體》也一樣,客觀世界內化到裏邊來,慢慢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參照系。



以後再進來別的東西,用參照系一衡量,兩者相合了就認為它是正確的。這樣,參照系作為衡量的標準了。參照系的內容並不是《意元體》本來的東西,而是後天加上的,《意元體》本身有它自己的活動,這個活動是我們人本身,是精神本身。我們平常說的那個“我”,“我”如何如何,過去練氣功稱此為“錯認主人”,把主人認錯了。什麼道理呢?就是說人生下來之後,外界給你加上一些東西,將來你就以這個去認識、去衡量周圍事物。按道理來說,認識事物本是《意元體》的功能,《意元體》能反映客觀事物,但是《意元體》被打上種種烙印了,被染了,而以已被染的《意元體》參照系去衡量事物,這就是“錯認主人”。



當然,要真正瞭解“主人”那是高級層次的功夫,佛家說要“明心見性”。如果我執這一關過不去,參照系突不破,看東西都是戴著眼鏡去看,那是絕對到不了高級層次上去的,還都在後天所謂識神裏面轉圈子。當然這個“眼鏡”還有好多的“我”在裏面,這涉及到意識的異化問題。馬克思在講了財富的異化之後,對精神的異化也講了一些內容,人類從過去的為了生命活動而變成為己為私,這屬於精神和意識的異化問題,將來在《意識論》還要展開講這些問題。


2012-10-22 摘寫整理於 江蘇 靖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