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說,找那個“自我”,練功就容易了?“基礎”答疑 (115-99)
為什麽說,找那個“自我”,練功就容易了?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981】什麼是“ “我執””?
所以這個“自我”就是這樣在身體裏邊起作用。你有時覺着的“我”,“我”、“我”要怎麼怎麽着……,這個“我”是怎麼來的呢?是拿那個參照系把你固定起來,這個樣子,那個樣子,那些規定性是參照系給你規定起來的,考慮問題都按照主旋律去考慮的。我們講參照系形成的時候就講了,生命最開始時,它就打進去了最基本的對外界、對人體自身這樣的印象,它比較深,不好改,而且這個參照系(又打比喻了)這個頻率定住了,鎖定了,而且你再頑固也就是這樣了,認識就是這個樣子,這就是“我執”。“自我”裏邊都有“我執”,執 着那個“我”。
【982】怎樣理解練氣功就要把“我執”打破?
我們現在練氣功就要把“我執”打破,打破還不好打,因為“我執”是在 “自我”意識領域裏邊。我們打破它就是不要嚴格限制的那個固定模式,要再展開,理論上認識展開和在整個生命活動當中展開不是一回事情,意識上光認識了那不叫真知,那叫背背書本,在淺層意識裏邊。而真正要展開它,打破它,在深層意識領域裏打破才行,無限展開,而且用超常智能把它打開才行。
【983】為什麽說,找那個“自我”,練功就容易了?
大家要結合《意元體》、參照系和“自我”意識認真想一想“自我”是什麼。那麼“自我意識”是什麼?當《意元體》的活動建立起與個體生命的聯繫並能在與外界事物相互作用中保持其獨立的時候,人體生命的這種狀態即是“自我”。這種狀態在《意元體》中得到的反映就是“自我意識”。在精神活動統帥的狀態下和外界事物進行聯繫的時候保持獨立,這個獨立就是“自我”。既有生命活動又有意識活動,而這種具體狀態反映到意識裏稱為“自我意識”。這些需要反復想,把“自我”想通了,將來你自己慢慢體會“自我”,找那個“自我”,練功就容易了。
講《精義》修養意識時說,要在“自我”層次修養,那時“自我”沒講清楚,在這又講“自我”,把前後結合到一起去學、去想、去領會,那就可以了。能懂得這個道理了,你再去練功,就好練了。
【984】為什麽說,“自我”的一部分內容,的確是非常難懂?
可能有的同學會講:龐老師,還是不懂!的確是非常難懂。古人沒講,現代學問沒講,我就這麼講,的確是不好懂。同學們非得將來在一塊聊,你也說我也說,別看你也說不全,他也說不全,慢慢說一說能夠加深理解,加深印象,這叫做“智能撞激”。因為每個同學都多少能感覺到、能認識到“自我”的一部分內容,當我們聊天似的說說、討論這些問題的時候,都在集中考慮“自我”,你雖然拿不准它,認不清它,可你裏邊意識已經接受它了,就在大家意識在接受它時,形成個氣場,這樣就好領會好理解了。這就是為什麼大家經常在一塊聊聊天能夠開發智能。
如果不聊閒事,經常在一塊聊“自我”,談談體會,談談想法。經常這麼聊情況就不一樣了,內容就不一樣了。“自我”一下解決不了,就靠反復地去體察才行。如果你真明白了。你不用練功,一說就明白,一“誇嚓”一下子心就撂下去了,“突嚕”一下就解決了。那時你會覺得周身非常輕鬆,內心裏非常清爽。什麼煩惱啊,對這個不滿、對那個不滿啊,都不會有,覺得自己怎麼那麼好啊。
但是,如果一覺得自己好,又說明不對。有的人講自己是高功夫、高水準,也說明自己不高,高上去就不講了。我只是給同學們一般地講這些道理,真正感覺到“自我”的時候,我們這一本書哪個詞說的也不是裏頭那種感覺,那種感覺沒法形容,現在的語言裏還沒這些詞。“闕坨坨,光爍爍”,真是個圓的?真是個光的?都不對。過去叫“不可名狀”,狀態說不出來。說不出來怎麼說?說“恍恍惚惚”,“恍恍惚惚”是個什麼景象?恍恍惚惚的,不可說。
本來就說不出來,你要把它說出來,過去講,“開口動手便錯。”我們現代寫那麼多書幹什麼?不開口、不動手,拿什麼來激發我們去想、去體察呢?就得講這麼多道理,按照這個線路去想 想,想、想,意識裏邊想通了,“自我”感覺着了,則冷暖自知。現在讓你這麼想,你說這就是,那就錯了,讓你往那去想,腦子裏本身就會想,想通了,兩邊一碰,你就感覺 着了。你想不通,出不來,是什麼樣的,那都說不出來。
“混元整體理論的“自我”觀”寫得比較簡,但是再複雜了也不好寫。這裏寫已經是非常簡單了,所以每一句話你都得認真地想才行。隨便翻一翻,一看字都認識,也會背,但不解決問題。
【985】“自我”和生命活動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我們在《整體論》、《人的混元氣》、《意識論》中都講了精神對形體的作用:人是形、氣、神三位一體的整體,神為主宰;人體混元氣有了《意元體》,《意元體》能夠統帥混元氣;《意識論》從理論上和事上都講了意識對生命活動的統帥作用。但是未能把作為精神的中心──“自我”與個體生命活動的關係講清楚。前面講的時候,要先從事上說,精神統帥形體,也沒什麼不好理解的,但是你要細究神怎麼起作用?精神怎麼發指令?腦子裏這麼亂,統一性又怎麼形成的?我們說那個統一就是“自我”。《意元體》、參照系互相作用形成個整體──“自我”,由“自我”作為精神活動的一個主宰,來統帥整個精神活動,把精神活動統一起來之後,再去統帥生命活動。我們講課得一一層一講,只有把《人的混元氣》、《整體論》、《意識論》、《道德論》的一般概念以及 “道德”對生命活動的關係講了之後,再反過來講“自我”,才好理解下面這两個問題:
(1)、個體的生命活動是“自我”的存在基礎
(2)、個體的生命活動是實現“自我”活動的手段
【986】怎樣理解個體的生命活動是“自我”的存在基礎?
“自我”是建立在生命活動基礎上的意識活動,然後意識活動要統帥生命活動。“自我”和生命就是這麼個關係。而最根本的,人體的生命活動能夠形成《意元體》。如果沒有腦細胞的混元氣形成《意元體》,就沒有《意元體》、參照系,那麼“自我”就談不上。
所以首先就得有腦細胞,腦神經、腦細胞的功能活動達到一定水準之後形成《意元體》。而腦細胞的進化又是在人們的社會活動當中逐步完成的。通過社會活動促進《意元體》的變化,《意元體》變化之後又內聚成有形的物質而促進腦神經細胞的變化,而腦神經細胞再進行變化,這麼反復就形成了意識活動。人要是不在社會上生活,腦細胞就完不成發育(前面講過狼孩的問題。)小孩子剛生下來離開人群了,沒有人的交往,沒有人的信息,腦細胞得不到發育,就成“狼孩”了。生命活動是《意元體》活動形成的基礎,生命活動沒腦細胞不行,而腦細胞的發育變化又是在整個生命活動當中來完成的。
我們講“自我”形成必須靠人最基本的生命活動,是從《意元體》形成來說的。《意元體》的形成離不開生命活動,而這個生命活動還必須有社會的生命活動,必須在人的社會裏邊進行。“自我”意識是建立在人體生命活動基礎上的《意元體》的功能及其參照系的綜合而參照系又是借助我們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接收的各種信息反映到《意元體》裏邊來逐步形成的。
說得更具體一點,參照系的形成必須有各種功能來實現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它接收信息之後到《意元體》裏邊去,最初的東西一點一點形成了參照系。如果沒有眼睛、鼻子等感覺器這這些宏觀的組織活動,參照系形不成。所以說整個的生命活動都是“自我”形成的基礎。從細胞層次,從宏觀的器官層次,都必須完成一定的活動之後才能真正形成《意元體》,才能在《意元體》裏形成參照系,有了這個基礎才能形成“自我”。這是從生理上講。
【987】怎樣理解在參照系形成過程中,“自我”也就跟 着形成了?
當《意元體》開始行使它本身的功能的時候,參照系逐漸形成,而在參照系形成過程中,“自我”也就跟 着形成了,而這個過程是在人的整個生活當中建立起來的。一開始建立最初的參照系,這時還不是馬上有了“自我”。我們在講參照系形成的時候,大自然界和人體生命的各種信息都到《意元體》裏邊去了,都在那個空空蕩蕩的《意元體》裏邊打上烙印。
方方面面的信息都進來了,一開始,還分不清哪些是人體自身的信息,那些是客觀世界環境裏邊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由於對人體生命活動所起到的作用不同,情況不一樣,所以慢慢在參照系裏邊要分出來了,這是整體的,這是整體的那個參照系,裏邊有一部分和環境不一樣,這個是自身的,而且這個自身和周圍環境還要發生作用,進行各種交換,這種交換在《意元體》裏邊、參照系裏邊也形成了,出來進去,在生活中,我們主體的人要和周圍環境發生多種交換:物質交換、能量交換、信息交換,而這些客觀現象、客觀存在都會反映到《意元體》裏邊去,在《意元體》這個人的世界裏邊有這麼個:主體的我,它信息也在交換,這樣一交換,有了自己和周圍環境的不同,它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周圍是它的環境,一有了這種概念之後,那這個“自我”就形成了,“自我”意識就形成了(如圖6-3),雖然嬰幼兒對主體和客體的分別還不怎麼明確,但是他的生命活動已經開始獨立了,在《意元體》當中“自我”已經形成了。而“自我”是在整體的《意元體》背景當中形成的,因此它和背景是統一的。所以它形成的這個獨立時和周圍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988】為什麼說,練氣功就是對“自我”重新塑造,雖然難改,但非改不行,不然就談不上練氣功了?
“自我”一形成之後要改變它比較難,為什麼?因為它和周圍已經很密切聯繫在一了,互相起作用、起作用……,互相起作用,聯繫的很緊密,要改變它不好改變。但是不是說不能改變,我們說不好改變,人的性格、習氣都在我們裏邊,過去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不是生來的,是生下來以後慢慢不知不覺中形成的,人在社會領域的生命活動還沒開始,“自我”已經形成了,“自我”不僅影響我們生理的生命活動,而且還決定我們全部的社會活動,所以“自我”不好改。
但是不好改不等於絕對不能改。我們知道“自我”是後天形成的,懂得它形成的道理了,你就要認真改,所以《精義》講修養意識,其中有一條說:要在意識的“自我”層次修養就是這個意思。從“自我”這裏形成了好多習性,還得從這兒改變它。錯誤的東西要從“自我”處清除,正確的東西要從“自我”處建立。練氣功就是對“自我”重新塑造,難改,但非改不行,不然就談不上練氣功了。
有人以為練功就是練練氣、加點氣,不是,那只是一個健身的氣功,而真正氣功大道應該是變換氣質,超凡人聖達真。小術就講掌握一個術,有點功能、有點本事就完了,要真正修煉在於從深層去變換氣質。有時候,一句話說得你心裏不痛快,損傷了你的自尊心──“自我”尊重的心理。“自我”尊重拿什麼去做尊重的內容呢?是價值模式。“自我”就決定了性格、自尊心、價值模式等,所以我們練功時要改變“自我”當中那些不符合氣功要求的模式,而且應該能改變得了。
【989】為什麽說,個體的生命活動是實現“自我”活動的手段?
“自我”在生命活動中形成後,有相對獨立性,就可以隨時發出指令我要幹什麼。想穿衣服,形體就拿起衣服穿上;想吃飯,形體一動,到食堂買了飯就吃……,這些生命活動是怎麼形成的呢?就是“自我”發出指令,命令形體去動。所以各種生命活動,尤其是宏觀的活動,就成了完成“自我”的意識活動的手段。
別人講,搞學問的人就是無事生非,本來是很簡單的,一想吃飯就吃飯了,還搞那麼多詞:腦子做出決定,發出來支配形體,去買去.……吃也不是隨便吃,意識中我要吃,這麼動彈,到嘴裏這麼嚼。其實這些活動就是受到意識活動支配的!你要看着飯,不發命令,也吃不進去。所以每一個生命活動都是受到意識活動支配的,而我們的生命活動就成了完成意識活動的一個手段。
人的生命活動就不是一般的生命活動,它服從於意識活動。意識活動是發命令的,生命活動是完成命令的。自我”和生命活動的關係有兩個:一個是生命活動是基礎,沒有生命活動“自我”形不成;再有就是生命活動又是完成“自我”職能的一個手段。尤其當人的意識形成後,個體的生命活動按意識活動的指令進行活動就明顯了,這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了。
在教材中引用了馬克思的一段原話,下面逐句解釋一下:
“動物和它的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如果說動物的生命活動有“自我”,那麼它那個“自我”和它的生命活動本身是直接同一的,它的主觀意識不明確。比如說一隻虎,它平常並沒分辨:我是個虎,那些動物是被我吃的。當它不餓的時候,什麼也不吃。只有當它餓了,它才看到那些動物,這時它腦子裏要吃的“我”和它要追的食物是同一的。它不是想:那個兔子是我吃的,我先把它逮了來留 着,等下雪出不去時再吃。它沒這些概念,主體和客體的區別沒有,都是自然的。它不餓時,兔子和樹木差不多。真要餓了,要吃,兔子是可吃的。它直接去識別,沒有主體和客體的分別,食物的物件性不明確。到了需要吃時,生命活動要吃了,物件性來了,不要吃時,物件性又沒有了。
“動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別開來。”動物自己沒有這樣的概念,我是個動物,我要跑、要跳。它就是它。
“它就是這種生命活動。”這種生命活動就是那個動物,它沒那個主觀世界。
“人則是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物件。”人就不同了,人把自己生命活動本身──吃、喝等各種活動,變成意識活動的物件:我的意識活動的物件就是支配我的生命活動。人不是跟外面起作用嗎?對。但是首先是他把自身的生命活動作為自己意識活動的物件,這個物件再和外界事物這個物件去結合,去起作用。
“他的生命活動是有意識的。這不是人與之直接融為一體的那種規定性。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分開來。”人有生命活動、有意識活動,這兩者是有區別的。人不是像動物那樣,生命活動和意識活動成為一體。
“正是由於這一點,人是類存在物。”正是因為人有意識活動,他才是類存在物。人這個類的特殊性就在於意識活動,意識活動把人這個類連接到一起,成為一體了。
“或者說,正因為人是類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識的存在物,也就是說,他自己的生活對他是物件。僅僅由於這一點,他的活動才是自由的活動。”因為人這個類就是要靠意識活動來存在的,所以人就是有意識的。自己的生活內容是意識的物件。所以人就有“兩極”了,一個是精神,一個是生命活動,生命活動是意識的物件,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意識裏邊想就去幹就去做,這是自由的,他的活動是自由的活動。馬克思由於這一句話就引起了西方的存在主義,說:“要自由要自由”、“ 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1968年中國文化大革命引起西方的一些革命熱潮,幾百萬法國巴黎工人遊行,要自由,當時把法國政府嚇嚇壞了。存在主義的口號是要自由,自由是什麼?他們說我要自由,要遊行就遊行這就是自由。那要遊行就游吧,自由去吧,遊了三個月,員警也不管,也不遊了。他們就引用了馬克思這句話,說這是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我們是革命的,這就是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革命是什麼?要自由,自由是什麼?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其實馬克思講的自由是指人區別下動物的類本質。你腦子一動,想去幹什麼就支配自己的生命活動了,是指這個問題。
【990】怎樣理解“自我”也是在變化的?
至於說這個“自我”通過意識活動怎麼樣支配生命活動,在意識論裏邊已講了意識對生命活動的主宰以及它的作用,講了許多,在這就不講了。不過這裏還要和大家講一講,人類的參照系是在變化的,說明“自我”也是在變化。以前人類認識事物比較簡單,思想方法比較簡單,參照系比較簡單。以前講上古時期的人的 “道德”非常淳樸,其實不是淳樸,是太簡單,規定的“自我”也比較簡單。而現在人類人心狡詐,人心壞了,其實也不是人心壞了,而是現在人們對事物認識深刻了、參照系的內容多了,比較複雜了。但是這個深刻有它進步的一方面,即人對大自然界、對自身認識深刻的多了,人和外界事物的關係複雜了。
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因每人都想要生活得更好一點,可是相對來說,現在物質還不那麼豐富,還不能使每個人都生活得很好。生活不好,有的人就採取各式各樣的辦法,當官的可以用官的辦法來去多得點,經商的用商,有權的用權,沒權的就去偷;人家拿,拿大家,變相去偷。從這種情況來說,人就和古人不一樣了,古人基本生活在低層次的水準,能活 着就行了,還有點知足心理,因為人類越前進對美、對好的認識就越深刻,追求美好本是應該的,可同時也就產生一些不好的思想與手段。
都是人,為什麼你過得好而我就不能過得好?你當官的能多拿點,經商的可以多賺點,我們沒當官沒經商。為什麼不能偷點。你是用權力合理地拿,我這樣拿也是合理的,這就是個 “道德”問題,看這一個社會裏邊誰佔統治地位,比如說封建社會,皇帝就規定了他有三宮六院72嬪妃,建金鑾殿,那就是合理的,就是“道德”的。總是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道德”觀念作為一個社會的主要的“道德”觀念的。你要是違背了“道德”,“道德”就可以譴責你。但是一旦農民起義當末代皇帝完了,到時候勝者王候敗者寇,他當皇上了,他又有理了。所以在一個階級裏邊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都是統治階級的。
(續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