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14-01-2010沒有人的 “道德”,理智、藝術,人就不是人了?“基礎”答疑 (115-84)

沒有人的 “道德”,理智、藝術,人就不是人了?“基礎”答疑 (115-84)

為什麼說,如果沒有人的 “道德”,沒有人的理智、沒有人的藝術,人就不是人了?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831】怎樣正確理解,意識活動的過程是腦與《意元體》的整體的混化過程?

  意識活動有相對獨立性。在人的整個生命活動當中,《意元體》和腦實體物質是在互相影響、不斷混化的。我們講混元氣理論時講過混元體是由實體物──無形混元氣凝聚的表現,和實體物周圍彌散的混元氣所組成。《意元體》就是腦細胞周圍比較稀疏的無形無象混元氣凝聚到一起形成的整體,能夠反映客觀事物,而且能夠進行自身反映。《意元體》和腦細胞本來是密不可分的。但當《意元體》形成後,它反映事物的功能既要依靠腦細胞,但是又有相對獨立性。這兩者是互相影響互相混化的。

  大腦裏面有很多的腦細胞,腦細胞周圍混元氣形成《意元體》,《意元體》混元氣和腦細胞是互相相容的。意識活動往往需要借助(尤其是常人)神經細胞──感覺神經細胞往裏邊傳信息。譬如說通過視覺神經傳進來信息,這必然引起它周圍的腦細胞的混元氣變化,由於《意元體》是均勻的,它一變化就影響到整個《意元體》裏面去了。所以腦細胞的混元氣一變化就影響到整個《意元體》,但是我們很多人不一下子影響整個《意元體》,而影響局部。因為在《意元體》內,你那裏起反應,我這裏起反應,各個點都各自起反應。

  現在人的意識處於“四分五裂”狀況,尤其因為腦子裏每個點各自為政,這麼一來我們常人腦子就四分五裂了,所以這樣就形成了解剖學講的大腦的功能定位。腦子裏有不同的中樞,如視覺中樞、聽覺中樞、嗅覺中樞、語言中樞等等,都在腦子裏定位了。

  但是《意元體》內可以互相傳送,在實體物裏面是定位的,但是信息總得往外傳。在人處於安定的時候可往外傳,就使得整個《意元體》裏面都會有反應了。譬如你很安靜地在練功,有人推門“吱嚀──”一聲響,你會嚇一跳。平時一響,腦子中各功能定位都在活動 着,就是稍大點聲也不反映;可是都安靜的時候,整個人都安靜,腦子裏各功能定位部分的活動都沉伏 着,這時門“吱嚀”響的聲音在腦子裏都傳開了,你就嚇一跳什麼道理呢?因為各個部分都在安靜的時候,聲音一傳,一下變成整體活動了。在這一點上似乎與現代心理學的一個叫“大腦等功說”的理論相近。“大腦等功說”、“大腦分部定位說”是兩個針鋒相對的理論。兩者在混元意識論中可以得到統一,因為它們各自表述了意識活動的一個側面。

  我們以上講的混化過程是通過《意元體》影響整個腦子和腦局部對《意元體》的混化。反過來說,還有另外的混化。這個混化包括了內外的混化和有形無形之間的相互轉化。我們講意識活動的形成是個混化過程就從這麼兩個方面來講。

【832】什麼是“記憶過程”?

  混元氣有一個聚則成形的特性,聚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就能夠變成有形的物質了。無形無象的《意元體》非常均勻,一個信息往裏反映,腦子裏面整體地反映出東西來,又可以變成有形的物質了。這個物質跟誰親和度大,就把誰的功能強化了。對《意元體》裏面的變化過程、混化的結果用實體物固定起來了,一方面可以促進腦細胞的發育,如腦細胞的樹突的形成、蛋白質顆粒的形成等,而這麼一來也就是個記憶過程。

  現代心理學談到記憶過程也講到這個問題,說記憶在大腦皮層的中心,在海馬回那個地方形成,從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而且要產生記憶顆粒,叫記憶蛋白質。這就是現在的記憶學說裏面的生物分子記憶說。生物大分子形成蛋白質顆粒,貯存起來,它在DNA裏面有沒有變化現在還看不出來。

  我想,按照混元氣理論推斷,有形的物質集中到一定程度,也一定會對遺傳結構──DNA的雙螺旋結構有些影響,不過要用分子生物學的定位記下來則需要很長時間,不是一兩代所能完成。人類的種屬DNA的結構片斷從類人猿到原始人等等,一段一段往後延長。怎麼延長呢?我們從混元理論來分析,就是通過混元氣變化之後,《意元體》變化之後,內化到細胞單面來,變成一般的蛋白質顆粒,蛋白質慢慢形成有序化而再澱積到遺傳結構裏面去,那是自然慢慢形成的。所以遺傳結構──DNA片斷才慢慢不斷延長起來,是無形到有形的變化過程。另外現在也還有說腦細胞腦神經突觸(腦細胞的樹突與樹突之間連結叫突觸)能夠幫助記憶,因為他們通過觀察發現,人在記憶比較發達之後,腦細胞突觸增多了,而且把突觸切斷之後能夠影響記憶。這是“突觸記憶說”。實際上突觸記憶說也是《意元體》裏有了物質變化後,需要給誰聯結,腦細胞之間就彼此連上了,通過腦子的突觸和它們接觸之後而形成了定勢,這個記憶活動也是個混化。

  所以這個混化包括了內外的混化和有形無形之間的相互轉化。我們講意識活動的形成是個混化過程就從這麼兩個方面來講。

  可能我這樣講很多同學聽不明白,同學們學心理學的時間短,好多道理從心理學上沒有講開,而且現在心理學的教科書上好多新的觀點、新的成果沒有寫進去。我講的這些道理有好多都是近幾年來心理學的進展情況。同學們希望智能功理論能講得更細緻一點,要想講細緻只能借助當代科學已有的一些成果。因為以前的那些知識水準比較低,用來解釋氣功不行。

  有的同學說我們教材裏寫了這麼多現代知識怎麼能弄懂。我想等同學們將來學完之後,由各個不同學科的人把我們智能氣功這些書裏面難懂的辭彙搞一個《智能氣功科學詞典》。你說哪個學科,翻我們的書碰上相關學科的辭彙就找出來注解它。將來我們的《智能氣功科學詞典》既有氣功知識、現代科學知識、醫學知識……書上涉及到的學科知識都有。學習智能氣功科學理論或功法教材的人就好學了,這個詞典搞出來後對我們智能氣功科學向前發展將會起到推動作用。

【833】怎樣理解,意識活動是人的本質表現?

  人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智能氣功的混元意識論認為,人的本質就是人的意識活動。那麼我們人的肉體就不是人的本質嗎?我們說人的肉體跟動物比不就是沒毛嗎?過去稱人是“裸蟲”,意思是沒毛的蟲。其實人有毛,可汗毛太小,沒把人體蓋住,古人就把它叫裸蟲。我們的肉體就是裸蟲,跟那些昆蟲差不多,不過人的腿比蟲子的腿大而已。我們人的肉體和動物一樣都有新陳代謝,都有繁殖後代的功能,高級動物和人來比,也都有簡單的情緒,簡單的思維。北京有個名叫“大款”的人,家裏來了一個朋友。“大款”送給朋友一點禮物,朋友拿 着東西往外走,“大款”家養的狼狗就跟 着,一出門狼狗一竄把朋友的耳朵給咬去了。狼狗經過訓練,外人拿東西不出門不咬,一出門就咬。動物也有思維──簡單的思維,甚至情緒、覓食、進食、排泄以及求偶、交媾等這一套功能都有。

【834】人和動物有 着什麼本質的不同?

  我們不能因為人和動物同樣有覓食、進食、排泄、求偶、交媾這些動物層面的活動就把人當動物來研究。現在西方科學家們研究生理、研究心理就是因為看到這些現象就把人看成動物一樣,把動物當成人來研究,把動物的心理當成人的心理來研究。西方的五大派心理學,除了以詹姆士為首的內省學派研究人,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研究人,其他的幾個學派都拿動物做實驗。而他們的科學界就承認是科學的心理學。他們是把人當動物來研究的,不把人當動物研究的有內省法和弗洛尹德神經動力型的心理學,但他們都不被看成科學。我們講人的這些活動和動物有 着本質的不同。人和動物不同在哪兒呢?同樣覓食、進食、排泄、交媾,但人在這裏面有了 “道德”性,有了理智性、有一了藝術性等高級精神活動內容。

【835】為什麼說,如果沒有人的 “道德”,沒有人的理智、沒有人的藝術,人就不是人了?

  如果沒有人的 “道德”,沒有人的理智、沒有人的藝術,人就不是人了。 “道德”性、理智性、藝術性是人的意識活動的內容,之所以把人叫人,就是因為人把人的生命活動注入了 “道德”性、理智性、藝術性等高級活動內容──人的意識。

  以前把不講 “道德”的人叫做衣冠禽獸,穿 着衣服戴 着帽子的禽獸。為什麼叫衣冠禽獸呢?就是因為他沒有人的 “道德”和理智。我們講動物也是有感情。我們前面講狗看家咬人,但卻不咬主人,狗一見了主人就搖尾巴,不是有個成語叫搖尾乞憐嗎。狗搖尾巴希望王人能可憐它愛它,這不就是有感情嗎?我曾經給大家講過前蘇聯有一家人有只狗被主人扔了幾次,最遠的一次是扔到5000公里遠,過了三個月狗又跑回來了,半夜回到主人家撓門,瘦了很多,見了主人高高興興地搖 着尾巴。我還說過報上登的,說一隻烏龜被主人扔了老遠,自己爬回去,後見到主人還掉了眼淚。這也是感情。動物有感情,但是人的感情、感覺情緒和動物的不完全一樣,它是在更高的感情支配下的感覺和情緒。

  因為人不僅有一般的感情,不僅有一般的生命活動,而且還要滿是精神需要。人的很多需要都是為了精神需要,人的生命活動不僅是根據肉體需要,還有精神需要。打個比喻,人吃飽了就能活 着,可是現在很多人,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不僅要穿暖和了還要穿美;不僅需要吃和穿,還要求更高的精神享受。人不僅滿是需要還創造需要,而且發展了需要之後,還要再千方百計進一步滿足需要,這個需要和動物需要的就不一樣了。

  因為動物只要滿足肉體生命活動就行了,而人就不是了。人要發展,千方百計滿足需要,就要動腦子去想。這樣就使得人都為一了滿足人的精神需要去進行活動了。比如同學們腦子想“我想學氣功”,是你的精神需要你去創造這個需要。“我到氣功中心去上學,把我的工作不要了”,因為你腦子想了要學氣功,有這個需要,然後支配你的行動,來滿足上學需要,這樣我們的肉體活動就按照這個來改變了,用要上中心上學這個精神來支配你幹事了。你籌備款,準備到中心來考試,你這一切的肉體活動就都不知不覺地服從於精神的需要,精神需要就產生思維,所以人的生命活動的內容就成了滿足精神活動的手段了。

【836】怎樣理解,意識在生命活動中起主導作用?

  現在研究心理的開始認識到,生命活動是在人的意識支配下進行的,但是他們沒有多注意到人的生命活動還要滿足高級精神的需要,而我們智能功把這兩方面都講了。現在的大腦皮層高級神經功能學說講:大腦皮層的高級神經功能是主宰生命活動的。以前社會主義陣營科學家們以巴甫洛夫為代表,他的關於高級神經活動的大腦皮層兩半球功能講義裏提出了這樣一個先進的思想:高級神經活動主宰人的生命活動。正因為高級神經活動是產生意識活動的基礎,所以西方就儘量反對這個觀點,不承認是高級神經活動主宰一切。他們的體液學說,說內分泌、體液、植物神經主宰人體,它就怕說大腦皮層主宰生命活動。因為大腦皮層主宰生命活動就是意識起決定作用了,承認意識起決定作用,那就承認馬克思主義了。

  我講過幾次了,以前蘇聯的科學家們沒把巴甫洛大的學說繼承下來,走偏了。現在西方研究的結果,也認為大腦皮層是產生意識活動的基礎了。有幾個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大腦皮層是產生意識活動的基礎,但是承認之後還要加一句,我是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反對辯證法的。所以人是在精神活動支配下進行活動,來滿足精神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總是先有精神上的嚮往,精神上想去幹,然後才能夠付諸生命的肉體活動。如果沒有精神去想幹事情,生命活動就成了自然的了。

【837】我們人和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在哪呢?

  因此高級神經活動是主宰,生命活動是被支配的,懂得這個道理了,慢慢我們就懂得了人的意識在生命活動中起的主導作用。意識在生命活動中起主導作用了,不就可以說意識是人的本質了嗎?同學們再想想這個問題:想去幹什麼事情,這一想是意識活動,想了再變成行動,這個過程是個整體活動,而整體生命活動從哪發軔的?是從意識。意識是主宰,意識是生命活動的本質,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的。

  我們人和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在哪呢?就在這一點上。腦子一想,發出命令去,就做去。腦子裏面考慮去做事情,作出“我去幹這個事情”的決定的時候,是個自由自覺的,而且人幹事情還有他的 “道德”性、理智性、藝術性等這一系列東西。

  可是動物就不一樣,動物完全受本能的支配。譬如說,動物繁殖後代有個交媾期,到了特定季節,性機能旺盛起來,受到性機能裏面的物質因素(包括激素)的影響。當然人也受激素的影響,但是由於人的意識活動不僅僅是一般的生物層面的活動,有了 “道德”性、理智性、藝術性,因此要作行為決定的時候就不僅僅是生物層面的影響了。動物到了交媾期,在哪兒都交媾,人就不是這樣子。理智活動、理智要求這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838】為什麼說,人的生命活動是建立在意識活動的基礎上,沒這個基礎意識活動也建立不起來?

  腦子裏面的理智在精神裏面起決定作用,是先發出一個精神指令來,而這個指令又是通過《意元體》的參照系發出來的,這就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人的活動不同於動物的被動的本能的反射,人是意識自由、自覺、自主地產生行為指令。這種意識的特殊性是建立在生命活動基礎之上的人類的特有活動。人的意識活動還要受到人的生命活動層面的影響。不是說人有意識活動就和人的生命活動不相干了,人脫離動物界時間還不很長。人在很多方面還沒有徹底脫離開動物界──人類的老祖宗給人類打上的動物的烙印。人的生命活動有意識性,這是建立在生命活動基礎上的人類特有活動,但又不同於一般的生命活動,它不僅僅受生命活動的影響──如果沒有生命層面的活動,意識活動就沒有了,它還受到意識活動的支配。我們人的意識之所以可以產生,就是建立在大腦神經細胞的基礎之上,而大腦神經細胞的正常活動又需要整個人體的生命活動來支持,所以說人的生命活動是建立在意識活動的基礎上,沒這個基礎意識活動也建立不起來。

【839】怎樣理解,人的《意元體》的參照系是人具有的特徵。人和動物相區別就是從這個意義講的?

人   有動物具有的特性,又有區別於動物的地方,就是人的生命活動已經被意識化,人的生命活動受到意識活動的支配,而意識活動的產生一發命令應該是自由的、自覺的。你腦子怎麼想就怎麼做,是自由、自覺、自主的。當然自由、自覺、自主還有個程度的差異,有不少人腦子也產生意識活動,這個意識活動基本上是體現了生命活動中生物層面的衝動。比如有的人在男女關係上犯了錯誤,就是動物欲占了主導,把理性丟了,不允許做的事去做了。這是被生物層面佔據統治地位了,把人的本性沒有了,雖然做決定時也是自由、自覺、自主的,但他是受到生物層面的支配了,把 “道德”、理智扔了,把人的本質扔掉了。

  講到這兒同學們可能就要問了:“龐老師,您前面講錯認‘主人公’時說參照系不是主人,可您這兒又講意識活動作出的決定是自由、自覺、自主的,這些不都是按照參照系作出來的嗎?怎麼又說是人的本質了呢?這不是自相矛盾了嗎?”

  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這樣去認識清楚。我們說意識活動是人的生命活動本質,是區別於動物來講的。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在哪兒?人有意識,意識活動是人的本質,動物沒這個東西。人的意識能夠做出決定,發出一切指令,用這個意識活動來支配人的生命活動,使得人的生命活動區別於動物。動物沒有人的參照系,參照系能夠決定人的意識活動,(運用語言、運用概念)這是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人的一切意識活動的產生是《意元體》的功能,《意元體》參照系是量度事物的模式,拿這個模式和客觀一結合產生意識活動,這個整體的活動是做為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界限。所以人的《意元體》的參照系是人具有的特徵。人和動物相區別就是從這個意義講的。

【840】我們講人的參照系不是人的“主人公”,又是從什麼意義上講的呢?

  這就是把人和動物相比較來說了,是另一個領域了,是只在人的領域來講人。人有了《意元體》,《意元體》裏面有了參照系,本來《意元體》有全方位的功能,可現在人的參照系是一個偏狹的參照系,這個參照系在整個《意元體》來說是偏了的。因為參照系是《意元體》行使功能,衡量事物的一個模式,這個模式是以常態智能為基礎形成的,因此,建立在參照系上產生的意識活動就不是整個《意元體》的全貌。

  我們前面給同學們打比喻講過參照系本來是無色透明的,能如實反映事物,可參照系背景塗了顏色了,反映出來的事物就被染了顏色。戴平光鏡能如實看到事物;戴個墨鏡看東西發黑;若鏡片紅顏色,看東西有點紅。參照系打上烙印了,反映出來的東西就不完全是事物的本來特性了。因此就不是我們《意元體》的本質面貌,所以說它不是人的主人公。這是從人的《意元體》的活動內容、活動特性來分析,參照系不是人的主人公。所以一定要把這兩個問題搞清楚,把概念搞清楚。

  我們人總要有活動,一活動就得有參照系起作用,將來人也得有參照系,不過隨 着人類的發展,將來人的參照系就不是局限的參照系了,它能真正反映全部事物了。我們現在 “自我”被參照系固定起來了,而把參照系當做我了,把那個不是我的東西當成我了,錯就錯在這地方。將來人再向前發展了,功能開發了,超常智能建立起來了,已有的參照系打破了,變成了整的了,那時我就是真我了。所以這個參照系的我,和這個人的本質──和動物相區別的這個我不能劃等號。明確了這個問題,還能幫助進一步認識前面講的錯認主人公的問題。

  (續8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