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16-03-2010 怎樣正確理解,“當頭棒喝”是最高級的心傳?《概論答疑70—46》

怎樣正確理解,“當頭棒喝”是最高級的心傳?《概論答疑70—46》

怎樣正確理解,“當頭棒喝”是最高級的心傳?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451)、怎樣正確理解,“當頭棒喝”是最高級的心傳?

    “老師你給我開吧”,這倒不行了,這樣反而不好開,……因為你想的是你還沒開,想開又擋上了,不好開了。所以你能經常注意往裏收著,隨隨便便反而好心傳。過去講“當頭棒喝”,往腦袋“咚”打一棒子,罵你一句,幹什麼?那是心傳。

    如果這兒一打,你一激靈,把這從外邊往裏一收,好了,氣就進去了,裏面全是一個整的了。這裏 “啪”(拍打桌子)一下,你的意念往外一放,壞了。你不要往外放,要往裏邊收,可能很快解決問題。

    這裏一是老師的意識要進得去,一是你得有往裏收的基礎才行。“當頭棒喝”是佛家禪宗臨濟的東西。凡是好的東西我們功都吸取進來了,要它起作用還要靠平時練。你平時還沒有這個基礎,一動意念,啊!散出去了,散是外向運用意識。要把平時的往外放,慢慢改成經常往裏收,往裏收,收、收、收,收到裏邊成了習慣了,這兒來一個刺激,一下進去了,起作用了。你經常往外放,就不行。

    過去的臨濟宗的“當頭棒喝”是最高級的心傳,它就怕你意念亂。老師打你一下,你一激靈。打你一下,一激靈,再打一下一激靈,老師打你,你又不能駡街,打一下一激靈一收就行了。並不是說那我也打你一拳吧!光會打人不行, 打一拳得有用處,你意念沒跟著進去。

    但他們古人只會做,這個道理都沒講出來,只說這是佛性,什麼意思?就是通過意念給你注進去。注進去接受不了怎麼辦?這麼一打使你一“激靈”,就是讓你有個整體性,裏裏外外整了,一整如果你往裏一收,好了,那就當下即事。

(452)、為什麽說對心傳一定要加重認識,時時刻刻對什麼都看得有心?

    希望同學們對心傳一定要加重認識,時時刻刻對什麼都看得有心。所以搞心傳都象神經病一樣,一看天陰了,就想; “噢,老天給我陰天了,別讓我精神這樣活躍,壓一壓”;今天晴天了,“噢,老天清亮了,腦袋要清亮了,別渾濁。”一看一說一樂,飄飄悠悠的, “大自然給我氣”,總是拿自己的意識去體會,經常聯想,往裏邊想,不知不覺地就進去了。你光那麼想, “我想裏邊”,使勁“想裏邊”,這樣你就根本想不進去。要結合著很多事物形象,很自然地和自己聯繫起來。

(453)、組場心傳要達到什麽樣的作用?

    搞組場的時候,得千方百計讓他這個人意識得整,整啦整啦,統一了,意識裏邊沒這麼多矛盾了,整體化了。真整體化了以後裏面沒有你跟我的矛盾、我跟他的矛盾,就省力氣了,一省力氣氣就充足,一充足就舒服。中國有句話叫“祥和”,很和祥、慈祥、安祥,這是裏邊氣比較舒暢的緣故。組場心傳就得要達到這個作用。

    一開始講,心要寧靜,寧靜,然後裏邊一動,來個刺激,單個的,一個趔趄,拿冷水嘩一澆你,當你不會內收時,一澆一激靈一害怕,也就白澆了!一澆很坦然,裏邊一動,好啦!打噴嚏是個整體動作。打噴嚏時,你有個什麼動作?它把你那個動作加大了,全身哪兒都是一樣,另外你什麼動作也不能抑制打噴嚏,全身都給你沖一下,一般人這時候是向外放的,如打噴嚏時向裏面收,就是整體性地收了。對過去古人的東西與好多其他現象,我們要會找它的實質,把它現代化、科學化,講出道理,然後使大家都領會它。

    下邊再講個例子,說有個和尚練功修佛,修了好多年覺得不錯了。來了個女僧到他這兒來,不坐下,老是一轉圈,一轉圈的。和尚說“你坐下吧!”,她說“你給我說說什麼叫佛,能說出來我就坐,說不出來我不坐。“和尚說不出來。 說不出來人家就又轉啊轉。晚上了,和尚說,“你住在這兒吧!”,她說“你給我說說什麼叫佛?你給我說出來我就住,說不出來我就不住。“和尚還是說不出來什麼叫佛。女僧就走了。

    和尚想:我說不出什麼叫佛,還不如一個尼姑,不能在這兒呆下去了,就想出去雲遊了。夜裏他做個夢來了個老和尚找他談。第二天果然來了一個老和尚,(他已有預知功能了,還不會用,他有點教條)就問老和尚什麼叫佛?那個老和尚豎了個手指頭,一豎,他一看,精神一集中,一個整體性過去了,老師的氣一下沖過去!他一下開悟了,行了!以後有來問他什麼是佛?什麼是開悟?都是這個(豎個手指頭)。 世間本來就是這個。 “佛”就是這個樣子。這不是都有了嘛!

    混元氣也一樣,什麼都有了嘛。你這裏邊有,夠份量。他一比,你接過去就行“你會這個,我也會這個呀”,一個十四五歲送水的小和尚,他看多了,來了一個就問什麼什麼,他也就這個(豎個手指)。一回,來了一個問道的,老和尚沒在家。他問“你找老師幹嗎?”“我問老師傅什麼叫佛?”“哦,這個。”因為來的人水準不高,他也開不了悟。第二天老師傅回來,問“道”的人問老師傅,”那送水的小和尚他也開悟了?昨天我問什麼是佛,他說這個(豎個手指),跟你一樣。老和尚說好,就問小和尚什麼叫佛,小和尚當即豎了一個指頭。老師傅拿了刀“叭嚓”一聲把他手指頭砍掉丁。哎喲!小和尚一疼就跑。老和尚喊,“你回來!站住!什麼叫佛?”小和尚再一伸手,“喔”!空了,沒了!好了,他開悟了。

    他跟老師多年了,問他什麼叫佛,他一伸手指頭,唉,原來一伸手指頭是佛,現在一伸手指頭沒了,意念跟它一聯通,跟空聯上了,裏邊整了,開悟了。

    過去這些都是屬於心傳的方法,這裏面有很多內容。過去心傳屬於複雜的、高級的層次,我們現在心傳只搞一般層次的,一般的能接收進去。今天在心傳上給同學們多說了幾句,將來大家要從各個方面去領會。

    說這些情況也讓大家高興點,一聽有這麼多玩藝兒(有些理論將來再說,現在講那麼深,說了也白說),挺高興挺愉快,你們心裏一收住是什麼感覺呀?雖不能明心,但可以把氣收住了。

    “龐老師你怎麼不早說呀?”早說就沒用了,早說你們連愉快都愉快不了啦。你光去體會裏邊,這還不能起作用。所以得處處留心,老師講的什麼好的話都可以起作用,但是得內向性運用意識。不會內向性運用意識,都是外向性運用意識,到時候進不到裏邊去,你也開悟不了。

(454)、為什麽說收老師的信息必須是從恭敬上搞起來?

    所以以後給同學們講課時,哪些同學會往裏收的就經常注意收。收老師的信息必須是從恭敬上搞起來。恭敬外面,恭敬老師,恭敬自己,恭敬,敬、敬、敬……慢慢慢慢裏面氣統一了,老師一點,”叭”,氣兒過去了。要是專門讓老師給你點一下,就這一句話,屏障擋上了,進不去了。

    為什麼過去心傳都找個詞兒、找個轍,就是把你的意識屏障打開來。你跟他直接講,有屏障進不去,打他一下,一打一緊張,把自己都忘了,腦子一緊張往裏面一收解決了。同學們想真長本事,搞心傳,應該懂得這些道理,慢慢去體會、去做。

(455)、為什麽說三傳並用是智能功的一種最特殊的傳功方法?

    三傳並用是智能功的一種最特殊的傳功方法,講道理本身就給同學們往裏打信息,你要懂得怎麼樣接信息,怎麼樣練功夫,練功練什麼。現在講的道理,領會不了沒關係,有個概念就行。你們腦子裏有很多鏽,磨掉一層,再磨一層,儘量磨、磨、磨,磨得鏽很少了,裏面通了,慢慢自己學理論看看書,學、學、學,看著看著忘了,不知幹什麼了,這一剎那不是忘了,而是往裏面收,也可以解決問題。什麼都可以開悟,意識裏邊能打開那個關竅,每個人都不是一樣的。
 
(456)、智能氣功為什麽不搞特殊的周天之類的意念活動?

    不搞特殊意念活動,我們應加上一點規定性,是指不搞練功以外的意念活動。練智慧動功,就是集中精神做動作,意念跟著動作變化,動作以外的、跟動作沒關係的意念活動不搞,絕不能用特定意識。去造一個東西,如練大周天、小周天。不搞特殊的意念活動主要指的就是不搞各種周天。
 
    智能氣功的意識活動是建立在內向性運用意識基礎上的意識活動,又和動作有密切關係。

(457)、什麼叫集中精神做動作?

    什麼叫集中精神做動作,對這個問題要進一步深刻領會。所謂集中精神做動作,應該是意念一動,馬上就產生形體動作。比如做推拉動作,集中意念做動作,就是你有推拉的意念,並沒有推拉的概念。推,是精神和形體結合到一起的推,這就是感覺運動思維。

    1)、一開始不會搞,就喊著口令推拉,意念裏推的動作是和推的(口令)辭彙結合起來的。

    2)、以後腦子裏沒有推這個辭彙,沒有概念詞的推,只有推的具體指令(推的意念)就推出去。

    就好比我們要拿個東西,如拿書,一伸手就拿過去了,可腦子裏並沒有“我要拿書”這個概念。但是呢,沒有這個概念,手就過去了,不知不覺過去了。那就不是集中精神了。應該是腦子裏沒有“拿書去”這個概念,可是我要拿書去這個指令要下達下去,讓腦子裏這個指令直接地和形體動作結合起來,這才叫集中精神做動作。

    腦子裏直接發命令,直接變成行動。腦子裏還要對這個行動的具體動作過程感覺得非常清楚,那才行。一開始宏觀的,以後閉著眼睛從裏面一點點兒感覺,一點點兒體會,就不一樣了。如你這手微微這麼一動,動一點兒,“我想動,要蜷!(發拳音)”,腦子裏有“要蜷”的命令,但這個命令又不是語言詞句的形式,這個動和你腦子完全同步了,那才叫真正集中意念做動作。

      3)、如果你能感覺到腦子裏“無聲的命令”,那就是往裏面收了。所以首先你腦子裏得會發無聲的命令,這又新添了一個辭彙,又講深了一個層次。書本上也沒有,你們聽了知道了就行了,是個“無聲的命令”。腦子裏要有無聲的命令、無形的命令,你得感覺到這個命令讓手去動,讓腿去動,讓哪兒去動,你又能感覺到這兩個(指令和動作)又合在一起,這才是集中精神做動作。在智能功意識裏邊這是最最根本的內容,對!這需要慢慢體會,一下可能體會不著。

    現在你能做動作不跑神就不錯了,再要腦子裏把命令和動作兩個合起來,那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我們氣功不是一說就會了。一說就會了,那拿一本書念去吧,一念都會了,那還叫功夫?

    念了半天也不行,你還感覺不到,得刻苦練。有了這個之後,才能談得上下面講的什麼形、氣、神這些東西。將來你腦子裏有這些東西了,跟形體合住了,那時腦子一動,形體就動,身體裏邊的氣該怎麼轉就怎麼轉,該怎麼動就怎麼動。

    練”捧氣貫頂法”,不做動作,閉起眼睛從頭到尾想一遍,有的人會想,有點兒氣,氣不大。如果你能感覺到腦子裏指令和動作合住了,然後一想,跟練功一樣。可現在腦子裏無聲的命令還感覺不著,這個命令跟形體還沒有合住,這個時候想氣,作用太小了。

    4)、所以我們一定要從練功開始就認認真真去體會,意念、動作、形體,都要去體會。不是光瞎練,光耗時間,耗時間裏邊得有內容,要一邊耗、一邊體會、一邊琢磨意念活動、意念合到形體、意念形體合,你在那兒”站庄”站了半個鐘頭,裏面有好多內容,站一個鐘頭”庄”內容也不停,這麼搞起來才行。

    5)、以後在生活當中也得這麼去做,吃飯、走路、睡覺都去體會。我們走路,腦子裏發命令,邁左腿、邁右腿,以後邁腿就邁腿,裏邊都知道。現在你一邁步,好多動作你腦子裏根本反應不了這麼快,‧等腦子裏會反應快了,來往信息就非常快,象武術裏邊,高級武術師,你拿箭射他射不到,他腦子反應非常快。周身整體化,外面有點動靜,他一下就感覺到了,腦子裏的信息一下收到,反應過去。

    要是平時意念一動,你的形體合不上,要有那麼快的反應速度,絕對不可能。所以不搞特殊的意念活動,集中精神做動作,一定首先要把意念——無聲的命令和形體動作結合到一起。(有時講個小故事或打個比方,是把這些知識形象化一點,使大家腦子裏印象深一些。)這樣大家集中精神做動作,經常集中精神,走路時心都不外放,注意兩隻腳,這個腳一抬,那個腳一抬,腳心、腳後跟、腳掌都體會,真這樣走上三個月就不一樣了。如果你真能時時事事都這麼做,走路、吃飯、上大街都這麼做,幹哪一樣事都這樣,練功也這麼做,這不就行啦!別人會說這跟著了魔差不多。你不著魔,怎麼出本事?

(458)、為什麽說智能動功基本上不屬於“靜態”而屬於“動態”?

    下面再簡單重複一下。氣功練法很多,從大的類別分如周天的練法,意守的練法,清靜的練法……我們的意念和體形相合也是一種練法。智能氣功是採用意念和動作和練功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可以和靜態結合,也可以和變化的姿勢結合,智慧動功基本上不屬於靜態而屬於動態。在傳統氣功來講,應該說它符合“神形相合”這個要求,而且在傳統氣功裏邊到了高級階段要達到“神形俱妙”,一開始得走“神形結合”。

    我們現在能夠把形神合到一起了,那也就應該說是第一步要求比較完滿了。現在我們練功時,經常做不到意念和練功動作緊密結合起來。無論練哪一套功,”捧氣貫頂法”也好, “形神庄”也好, “五元庄”也好,還不能做到經常把精神和形體緊密結合起來。如果真能做到神形相合了,慢慢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它裏邊就發生變化了,形體會發生變化,氣會發生變化,到最後神也會發生變化。

    前面我們講到郭雲深,他練形意拳,就講練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有真意”,就是練拳到了形體已不是形體了,感覺不到形體和姿勢了,也分不出意念活動來了,到這個層次那就是在神形相合上初步達到了高級要求。

(459)、智能氣功調動氣機的手段分哪三種?

    智能氣功練功開始階段,必須練氣,必須能夠調動氣。智能氣功採用了以意引氣、以形引氣、音聲引氣這樣三種方法作為調動氣機的手段。

(460)、什麽叫作“以意引氣”?什麽叫作“以意領氣”?

    在智能氣功裏邊,意念和氣的關係是統帥被統帥的關係,這一點和傳統氣功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智能氣功用意念來統帥氣、來調動氣的時候和傳統氣功又不一樣,傳統氣功很多門派是“以意領氣”,智能氣功是“以意引氣”。引氣、領氣差了一個字,這使得功法上有了很大差別,而且起的作用也有很大不同。

    “以意領氣”是把意念集中到一個部位,把氣集中起來,然後意念和氣結合起來領著氣走。

    “以意引氣”是只管意念不管氣,只管意念的運行,意念運行本身自然而然引動著氣走。

(續4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