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作“ “良心””?"基础"答疑(115-92)
什麼叫作“ “良心””?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911】怎樣理解“除惡即是行善”?
我們講善有兩方面:一個是有利於人的生命活動;再一個就是有利於人這個種的類本質的順利進行。人這個種就不光是個個體人了,為什麼還要加上人這個種呢?因為人是整體的,人這個類是個群體,離開群體,單個的人就不存在了。所以當我們衡量一個人的行為到底是屬於善還是屬於惡。就必須把他的行為放到一個社會的整體當中去考察。
比如說,這個人把那個人殺了,這個行為不利於被殺的人的生命活動,如果按前面講的是不是有利於人的生命活動這一點來衡量,這就是惡;但是如果這個人正在辦危害更多的人的事情,殺了他一個人保護了更多的人的利益,有利於更多的人的生命活動的進行,殺了他本身不是惡而是善。這是智能功的混元整體理論的 “道德”觀。其實對這一點古人也說過,叫作“除惡即是行善”,“止惡揚善”佛家有這個道理,儒家也有這個道理。我們搞氣功辯證的,從整體、從大處了去看。如果我們脫離人類的群體,就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西方就曾經有過有過消滅壞的東西到底是善還是惡的爭論。如果只從是否有利於他本人的生命活動,你把他宰了就對他生命活動不利,你這個行為就是惡,不加具體分析完全用形式邏輯去推理,往往推出謬論來)。
【912】為什麽說,階級的利益不一樣, “道德”觀念也就不一樣?
同樣,對於善、惡、正義、非正義也要從整體去看。現在的整個倫理學裏邊,論述善與惡這個問題,西方是口頭的、絕對的觀點;東方是階級的、相對的觀點。西方在不觸犯當權者利益的情況下誰都可以拿出一種道理對社會現象進行自由評判,結果還是對少數當權者有利。東方用馬克思主義做了階級性、社會性的分析。我們知道,階級的 “道德”是存在的,不同的階級,階級的利益不一樣, “道德”觀念也就不一樣。在一個大老闆那裏,工人要罷工,大老闆就不同意,工人認為罷工是為了維護工人的利益,是正義的、應該的,大老闆說你這一罷工,我這生產就少了,你們這是作惡。立場不一樣,所處的經濟地位不一樣,對善、惡的動機以及評判標準都不一樣。
所以善與惡的對立在私有制社會、在物質不豐富的階段是必然存在的,這是人類還處在低層次的表現。所謂低層次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物質文明不夠發達;另一個是精神文明不夠豐富。階級 “道德”存在于低層次文明階段。一旦實現人類的世界大同,那就不會再有對立的階級 “道德”,而成為人類 “道德”。其實這一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講過,毛澤東講得也很清楚,他說,人類的 “道德”是有的,那就是共產主義的實現,到了共產主義整個人類 “道德”就有了。共產主義沒實現以前,沒有全人類的 “道德”。
【913】智能氣功站在生命科學高度來闡述善的內容可以分幾個層次?
智能氣功站在生命科學高度來闡述善的內容。完美自己的身心,完美別人的身心;解放自己的生命,解放別人的生命,這樣的行為就稱為善。完全從生命科學高度來評判善,可以分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行善
第二個層次:心善
第三個層次:純真之善
【914】什麽叫作“行善”?
你做的事情、行為符合完美身心,符合人的生命活動,有利於生命的解放,這樣的行為就是善的;反之,就稱為惡。這是最初級的。
【915】什麽叫作“心善”?
心善到了精神領域了,高了一層。不僅不做有害於、有悖於生命活動,不利於完善身心的壞事情,而且思想當中不起那些念頭,沒那樣的意識活動。這個要求更難了一點,深了一些。有時我們可以用理智控制不幹壞事,可管不住思想,這裏不僅不做而且不想,善事不僅做,而且得想,有時做不到時,想也行。我們的禮貌用語,一見面“你好”,你只要從心裏讓他好,嘴上沒說,也沒握手,這也是心善。
以前佛教有個詞叫“隨喜”,人家高興你也跟 着高興,人家上供去辦善事去,你沒錢,你也隨 着高興去,這也是善事。這算什麼善事,嘴皮子交情,其實,我們現在懂得意識的作用之後就好領會了,想就能起作用了。我們可不要認為形體去做才算辦事,不懂得意念了動這本身實際上也在幹事了。我們搞純意念治病不就是這樣嗎:“好了、好了。”心裏一想好了就好了。過去王陽明講過這個問題:心念動即是行,說明王陽明他自己意識活動曾經有過這個作用,心念一動起作用了,所以王陽明講“行難知易”,行比較難,知容易。心念一動就是行,這個難,總幹好事這個難(然而他說“行易知難”是從心學的角度講的)。心善,心裏邊一想,祝福別人,不給別人壞信息,這就是善事情。
【916】什麽叫作“純真之善”?
沒想過什麼善不善,自己裏邊完全是善了,自己純了,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純的,有利於生命活動的境界在裏邊進行的。一般人做事還想對不對、該幹不該幹?還想一想,那個不需要想,裏邊都純善了,從他身上一出來都是善,他自己沒覺得善。過去說“不守規矩而不越規矩”,“ 從心所欲不逾矩”。列子講 “縱口不知是非”,讓嘴隨便說,不管它,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一說出來都是對的,做出來都是對的,都是善的,這叫純真之善,也稱為大善。
當然到了大善(純真之善)後,就三善兼備了,大善不是光重心善,做的事情也都是善的,所謂“純以善相”什麼都是善相。所以過去講“大德曰善”,德和善,古人似乎是並提的,符合大德的事情,都是善的。因為德是道的自然表現,自然表現是天,天理流行完全合乎天的道理、自然的道理,在裏邊自自然然那麼動 着,)不知不覺地指引你在動,純粹的天理流行,自然表現,自然的規律。這個自然規律指人的生命自然規律,當我們達到意識混元之後,人的生命活動混元了,做的事情也就都是善的了。
智能氣功對善的理解,善惡觀的對待方法,是把古人的善惡觀、傳統氣功的善惡觀統一起來了,好的東西發揮出來了,古人沒有的,我們補充了。我們關鍵補充了人的社會性,人和大自然的整體性,統一地而不是孤立地看一個人。
【917】什麼叫作“ “良心””?
從氣功學的角度懂得了 “道德”裏什麼叫善惡,善惡的標準,怎樣對待善惡這個道理了,在倫理學裏邊再一個問題就要講“良心”。“良心”就是天良,大自然給你的“良心”,做了事情以後產生後悔、慚愧、內疚、或者很滿意,心安理得等意識活動。這些狀態都是在“良心”的支配下產生的。那麼“良心”是什麼?什麼叫作“良心”?一問一般都答上來。“良心”是人的生命活動一個內在的非常深非常深的、起 着調節作用的一部分神經活動。
書上講:“良心是人的行為的隱蔽最深的調節器,是對自己的行為以及對待他人應負責的 “道德”責任的自覺意識,是個人 “道德” “自我”意識和 “自我”感覺的體觀。”這麼給它規範了一下定義。
【918】怎樣理解,“良心”具有內在的精神的調節作用?
同學們認真地把這句話想想看,你可能對“良心”就有個感覺了,原來我們自己的“良心”是這個東西。“良心”是你行為的調節者,調節應該去做,還是不應該 做, “道德”是善還是惡的,誰來決定善惡?那就得有個評判的標準。但是光有標準還不行,有的時候是個善事還不願意去做;是惡事出於各種原因還做了。所以 “良心”不是個評判的標準,但是它要借助於評判的標準,是一種自覺的內在的精神支配力量。
有時明明知道這事不好,可還要去做,做做,又覺得不應該做。這就是 “良心”在調節行為,調節這個應該去做去,那個不應該去做。有時你勉強決定去做了,決定以後又覺得自己不應該去做,你為什麼覺得不應該?因為有個 “道德”責任,有個行為責任,這個行為責任違背“良心”了,覺得不應該了,內心裏產生一種自責的心情,這就是“良心”在責備你,“良心”具有內在的精神的調節作用。
【919】“良心”也是深層的意識活動,它隱蔽得非常深,這個意識活動在哪里呢?
我們這裏講了幾個:是行為最深最隱蔽的調節器,“良心”在哪不知道,幹事情幹對了,心滿意足,那是“良心”;幹了不對的事心裏受責備,甚至有的人被責備的得了病,精神不正常了,這也是“良心”,它隱蔽得非常深,是深層的意識活動。這個意識活動在哪呢?在 “自我”意識裏邊。個人 “道德”就是 “自我”意識、 “自我”感覺的體現。而這個 “道德”的 “自我”意識,它能夠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判斷,這個行為負不負責任?應該負什麼責任?會引起什麼後果?對與不對?並借助 “道德”的評判標準來衡量自己的滿足與不滿足。這就是“良心”的作用。
【920】怎樣理解“良心”是由知識決定的?是由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現代西方的倫理學對 “良心”這個詞解釋不了,西方認為不存在 “良心”的問題,如果有 “良心”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一切為自己。
馬克思主義認為“良心”應該是有的,馬克思是承認有這種具體情況的。(有人說馬克思主義講階級鬥爭,殘酷不人道,其實不然,現在西方不把他當哲學家、革命家來對待,而把他說成是人道主義者,作為經濟學家來對待,你說怪不怪!?他們認為,馬克思有慈善心,講工人解放、講世界大同,他是個人道主義者。)
馬克思講:“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決定的。“良心”怎麼樣由知識決定的?怎麼樣由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沒講出來。他是一般的、從理性的高度論述的,人有不同的知識教養,生活在不同的生活方式當中,人的 “良心”狀況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認為這麼做符合我的“良心”,他不受責備;有的人那麼做就受責備。所以 “良心”直接與 “道德”觀念相聯繫,是由 “道德”意識而形成的 “自我”意識。
(續9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