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叫作,經別、絡脈、孫絡、纏絡?“基礎”答疑 (115-112)
什麽叫作,經別、絡脈、孫絡、纏絡?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1111】怎樣理解,混元醫學的生理觀?
混元醫學的生理觀不同于中醫,中醫講生理時就必須要講到經絡、氣血、臟腑、陰陽、五行,而混元醫學的生理觀就強調混元氣。因為混元整體理論認為一個人的生命活動表現就是人的混元氣的變化過程,人雖然有精氣神的分別,但是形氣神都是混元氣的不同表現形式。不同的活動內容都是個混元氣,只是混元氣所在的部位不同,表現不同就是了。所以我們講混元的時候,就不強調臟腑經絡。當然,不強調它不等於把它扔掉,因為人還是有臟腑和經絡現象嘛。
我們這樣講述也不是標新立異,也是在古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呂祖全書》的《涵三語錄》中也是這個觀點:“蓋精與神皆不外乎氣,故道家不言精神,而獨言氣也。”它講精和神都不能離氣,我們說都是氣的不同表現形式,和它不完全一樣。說真正道家不講精神,就是講汽,養氣、練氣。智能氣功說,精氣神本身都是混元氣的不同表現形式,所以我們談一個混元氣,精氣神就都有了。
那麼我們為什麼以前還講精氣神?因為混元氣有不同的運動形式,一部分的混元氣是按照人體的生理結構來進行變化的,另外一部分混元氣就是《意元體》,它有主動性,而《意元體》的活動就是我們的意識活動,它能夠在人體整個生命活動中起到主宰作用,所以我們智能功雖然強調混元氣,但是更加重視神的作用,就是腦神經混元氣這一部分,強調它,讓它來統帥全身活動。
神主全身生命活動,這種講法實際也是在古人基礎上講起來的,古人早就講了神為主宰的問題。《黃帝內經》講:“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講:“心主神,神一身之主,”“主明則下安”。這個君主明瞭,下邊周身都平安無事,主一亂,下邊就倒楣了、遭秧了,“以此養身則憂”,當然氣功 着作也講了這些問題。
所以我們智能功是在古人這一系列對神的闡述、對氣的闡述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而建立了混元整體理論,尤其是講人的時候, 着重人的混元氣。關於人的混元氣的變化,在第四章中已講過,在此不再談了。
【1112】為什麼說,原來我們有的腸胃道的功能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我們講過,人體混元氣的形成有它的過程,可以吸收外面的混元氣,而且現在的人類更多的就是吸收有形有象的具體實物,通過腸胃道的消化變成“基磚”,到身體裏邊各個地方去,一部分直接變成混元氣,“基磚”再到身體裏邊去產生混元氣;另外還通過肺臟呼吸空氣裏邊有關的東西到人體裏邊去發生變化。
前面講過人體介面的“混化”,細胞層的“混化”,我們說人體固然是按現在的生活方式來生活的,但是人們可以,而且智能氣功更加強調要慢慢使人從現在這種生活方式轉化到更高層次上去,要一步一步地脫離開用實體性物質、有形象的物質,逐步用非實體性的物質和人體進行交換而產生“混化”,維持我們的生命活動。這麼一來,臟腑的功能慢慢就顯得次要了,你可以不通過臟腑吸收它,腸胃消化可以不用它。現在“辟穀”的人證明這一點可以做得到,原來我們有的腸胃道的功能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1113】我們智能功對“經絡”怎麼看?
從傳統氣功來講,練功練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出現氣住、脈住,全身就“日月停輪”,全身的經絡就不動了,心跳也不跳了,血管裏邊的血也不流了,慢慢就會“血化為膏”(血化成脂膏,就是紅的血變成白的膏了,拉一刀不出血,流出點白水來,功夫高了就沒血了)到那個時候,經絡已經不顯現作用了。智能氣功一開始就從高層次 着眼的,所以我們就不 着眼於經絡,也不 着眼於臟腑,而直接 着眼於混元氣。身體有經絡現象,有臟腑,但是我們從醫療觀上、從練功的觀點上(醫療觀和練功基本上是統一的)不從這 着眼。
那麼我們對經絡怎麼看?因為中醫講經絡非常重要,“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工之所以起,病之所以治”(《靈樞經》)。過去做為一個中醫醫生來講,必須要懂經絡,“不懂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我們說,有經絡現象,但是古人對經絡的講法本身有問題。到現在為止,人們對這個名詞都不是非常確切。古人講經是氣行的徑路、通道;脈,“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把那個營氣在血裏邊管起來的叫脈,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血管。經和脈是不能劃等號的。有些人以為血管、血液循環就是經脈,把經和脈連到一起了,實際按道理講是不太確切的。不過已經都習慣了,有時不注意,一說話就連起來了;十二經脈。經是經,絡是絡,脈是脈,正確對待名詞應該這麼分。可人們早就把它們叫混了。如“奇經八脈”,奇經就是特殊的經,可是後來都變成脈了:督脈、任脈、陰維脈、陽維脈……我們現在學了智能功,要正確對待中醫的這些名詞。我要告訴大家:中醫基礎知識中有的知識從中醫學講是對的,從混元整體理論講它是不確切的。
【1114】經絡中的“經”是指什麽而言的?
經是氣行的徑路,脈是血行的管子。古人講:“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營氣(與血有關的氣)在脈裏邊行,衛氣(與血沒關係的)在脈外邊行,就說明經和脈不是一個東西。大家不要把經脈混為一個東西。古人講血走在管裏邊是為脈,但血管什麼樣子,中國古人研究得不夠。也許古人有研究,有書,但沒有傳下來。漢朝之後,“人之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不能把人拉開看看。可《靈樞經》寫了“七尺之士,生可以度量而知之,死可解剖而視之”,就說明古人那時可能有簡單的解剖學,但那時沒有認真研究(不像西方有個解剖學)。封建社會之後,醫學比較發達了,但又不能解剖了,所以這樣解剖學沒有了。那個血管是從哪兒到哪兒,沒有這一套系統的知識,只知道這個脈是管血的,這個經是走氣的,又跟那個血摻合起來了。
那時人們通過練氣功有點功能對人體裏邊一內視,看到血在動彈,也看到氣在動彈,氣那麼一動以為是有個脈。不過古人只是一安靜之後,能夠使得心神得養就夠了,沒能把它做為一個科學專案自覺地、系統地來考察。他自己練功,從有病到正常到超常,他就這麼上去就完。他不是說每走一步研究研究看看是怎麼回事情。所以那時只有個大概的認識,感覺體內有個氣柱在動彈,“喲,氣也在流動”,以後就認為血管有個管,裏邊灌 着血,氣有個管,裏邊灌 着氣。血管有個管子是對了。而氣它實際上是什麼情況呢?
人體裏邊有各種組織,比如某個地方有B、C、D三個實體性組織一擠(圖7-2),當中是一個空隙A,這個空隙當中的氣多一點,就似乎是有個管子有個氣柱。其實A不是管子,是三個東西擠成的空隙,和血管不一樣。因為古人體察這個東西不是認真有意地去體察,只是覺得裏邊有這麼個氣柱子,似乎有條管子,周圍有壁,其實不是壁,是肌肉、骨賂、血管、神經等各種不同的組織。
【1115】那麼我們智能功對經絡怎麼認識呢?
如圖在實體組織周圍有彌散的混元氣E,B、C、D一擠,它們三個周圍共同交叉的A處的氣就比E處的氣多了,周圍的混元氣彙集到一起,就相當於一條氣柱子,叫一束氣,這一束氣比實體物的氣少,但是它是B、C、D彌散氣的交匯。尤其身體內皮下組織比較疏鬆,周圍的氣往一處擠,一彙聚形成一個氣束。這氣束相對來說氣多一些,多的地方,氣就還會起一定作用,這樣就使得在氣束走行的這一段裏邊有些組織發生“變性”,因為那些組織都給氣統一了,這樣的一些結締組織和不在氣束周圍的結締組織就不完全一樣了,似乎是它們的有序性高了一點。最近我看到一個材料,說上海一個搞鐳射的人研究發現,經絡走行的部位,裏邊的液晶細胞比較多(細胞膜都是液晶)。這對我們混元氣理論的經絡學說可以作個佐證。經絡裏邊沒有一個管子,這個氣束氣比較多,練功後敏感的人可以感覺到了,因為那兒氣多,氣的傳遞就容易。
圖7—2 經絡本質示意圖
由於這個氣束是實體組織周圍的氣,所以它本身是不流動的,這一點和傳統中醫和氣功的經絡學說就不一樣了。傳統氣功裏認為經絡的氣是流動,有十二經流注“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同,申膀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醜肝通”,經絡在十二個時辰中,一個時辰一個時辰流轉 着,過去叫十二經流注次序。實際上十二經的氣是不流的。
【1116】古人為什麼說經絡裏邊的氣能流呢?而且有流動的感覺呢?還有陰經從胸走手,陽經從手走頭,為什麼有這些感覺呢?
氣束雖然不動,可周圍的血管裏邊的血液是流的。血液裏有血球,有血球之混元氣,血裏邊還帶 着很多的基磚,還有液體,液體有液體的混元氣,氣束氣比較多,它就比較敏感,血管的血一流動它就有感覺,敏感的人就感覺到似乎氣束裏邊也在流,是這麼一個作用。因為有血液的流動,有淋巴液的回流,另外還有神經,神經有傳遞,往裏傳的,往外傳的,都可以影響到氣束而使它有動觸的感覺。古人們沒能夠這樣認真地去分析、體察它,所以就得了個錯誤結論,所以現代科學怎麼研究也研究不出來。
【1117】我們怎樣做經絡敏感試驗?
征諸實際,臨床也是這個樣子。扎針,如扎手陽明經的 “合穀”,按道理應該向肘部串,但實際上既可以往手指部串,也可以那麼串。很多穴位,它的經絡循行是可以雙向的,不是像過去說的流注,只能這麼流。同學們有時間可以搞:放鬆、安靜……什麼也不要想,安靜會兒,放鬆(把胳膊拿起,一撒手,胳膊“啪答”掉下來,就放鬆了,就沒有阻力了),你可以拿個火柴棒輕輕地把 “合穀”穴或商陽穴點一點,刺激刺激,敏感的人如果有經絡感傳,大腸經可以往上走,一引導就上去了,走……上來又到了胃經,一條經絡可以走下來。如果沒有經絡知識的人,要做經絡試驗不太好走完。有經絡知識的人,閉 着眼稍稍加點意念導引,氣按 着這條線路“嗚──”走過去了。一般能做一條經,十二條經就都容易做下來了,他就比較敏感了。以後你不用刺激他,他自己睜 着眼睛自己搞,經絡也能感覺到了。因為他腦子打上烙印了,《意元體》裏邊起作用了。做經絡敏感試驗也可以提高人的敏感性,當然這一切要有意識引導在裏邊,意識引導是對方給引導,你這放鬆了,腦子裏什麼都不想,你高度入靜時意念集中到一條經絡的一個穴位上去,稍稍加點意念之後,可以動起來了。過去說運轉十二經脈大周天,打通這六十六穴,基本就可以這麼打通。
【1118】為什麼通過練丹田氣能改變經絡呢?
經絡不是內部走的,它是氣多了,意念加了能量,意念帶上混元氣那麼走的,要懂得這個道理。把這個道理懂得了我們就知道,經絡這個東西是身體裏邊有一個氣束,不是古人說的氣血在流,為什麼通過練丹田氣能改變經絡呢?因為腹部氣場很強,食物來的混元氣先在腹部集中,卉田氣聚在那個地方了,如果膈膜經常在動彈,來回一動彈,-就加強了腹腔裏邊的混元氣的壓力。而且要提會陰,使氣不能往下跑,.往上聚,通過膈膜那麼動彈,把壓力增加了,就像諧振腔一樣是個原動力,一動就把經脈的壓力波(該處為比喻)傳過去了,就能強化經絡戶弋。所以說意守丹田能夠強化經絡,氣束和周圍氣連 着呢,就這麼個道理。為什麼練形神莊能夠強化經脈呢?因為練形神莊局部一動彈,血液循環增加了,血裏的混元氣強化了,內外的交通強化了,使我們每個部分的混元氣功能強化了,這個氣束也就強化了。
【1119】什麽叫作,經別、絡脈、孫絡、纏絡?
我們以前說那個經脈之氣、絡脈之氣。那些書寫得比較早,我們沒有講述混元氣理論之前,只能借助中醫的理論來闡述它,不然就沒法說了。我們沒講混元理論之前,要是把經臟理論一講,大家不好接受,而且練功不好理解,講課也不好理解了。我們現在講完了混元整體觀,有了人體混元氣這個基礎了,反過來講經絡,看它的實質問題。這就是前邊講的真理的真值問題了。舊的理論不符合情況,但它還有一點真值。說經脈分開變成絡脈,絡脈再分開更細了,什麼道理呢?大的氣束那是經脈,小的地方彼此間相接的氣束,那叫絡脈。絡脈平行那麼走的,立 着走的叫經別,另外小的分開的叫絡脈,還有孫絡、纏絡更小了,它不是分支,而是像樹似的連 着的氣束,這道理能懂得了,我們慢慢就從混元整體理論角度對經脈又有了新的認識了。
我們講開合活動增強混元氣,混元氣增強了,經脈的氣或者說經脈的氣束也就強化起來了。我們練撐臂,為什麼肌肉發達的人容易酸疼呀?就因為那個氣束你要放鬆了,氣就好過去,可是肌肉使勁一收縮,越繃 着勁,壓擠得越厲害,很多小的氣束被擠上了,裏邊就不好傳動了。血液在血管裏流,外面的混元氣也跟 着動彈,原來這松松的氣好過,要是你擠上了,就不好串了,所以血液循環走那個氣它就要疼,感覺不舒服,氣壅塞住了。
【1120】為什麼說,智能氣功生理觀講的經脈和和中醫學不一樣,我們不是標新立異?
從中醫道理上講,一般都是“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可是《靈樞經》中還說衛氣有從頭裏出來,有從眼睛出來,有的從耳朵出來,往下行到手、腳。從頭往下走的。就是說古人已覺得是脈外之氣。對於這樣的衛氣循行,古醫學家們都沒有做出應有的解釋。古人在練功中體察到有好多的形式。有好多的動觸感覺,但是他們不明白,只好把它們記錄下來了。從頭下去,實際上是頭和四肢神經的興奮連帶的感覺。動脈血液、靜脈血液、淋巴血液,或者是神經的興奮傳導都能影響經脈氣束的動觸感,知道這個以後,反過來再看時中醫說的那個經脈衛氣的走行就好理解了。當然過去有的書說的不確切,也有完全說錯了的。
智能氣功生理觀講的經脈和和中醫學不一樣,我們不是標新立異,因為它裏邊實際的情況和古人說的那些不完全等同。我們現在有了現代科學知識之後,將來同學們真是內視功能很強的時候,真正內視得很清楚的時候,感覺感覺裏邊氣的狀況,會發現和古人、和中醫說的是不一樣的。現在氣功界裏還沒有人來認真研究這個問題,有點功能一體察,有那麼個氣柱就完了,甚至於現在真正能內視體察經脈的人並不多。說是有特異功能,那個特異功能和內視還並不是完全相等的東西。
(續1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