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29-01-2010怎樣理解有“記”有“覆”最厲害,最影響練功?“基礎”答疑 (115-93)

怎樣理解有“記”有“覆”最厲害,最影響練功?“基礎”答疑 (115-93)

怎樣理解有“記”有“覆”最厲害,最影響練功?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921】“良心”的實質是什麽?

    在教材255頁的意識圖裏, “自我”意識旁邊有情緒,有參照系,上邊跟 “道德”連 着, “自我”在 “道德”正當中, “道德”意識的 “自我”意識,對待事物的調節作用,就成為“良心”。馬克思對這一問題只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做了一般的解釋,古人也沒講清楚,正是由於沒搞清楚,人們對為什麼有的行為做了之後覺得滿意,違背“良心”就不滿意?什麼道理?它們的實質是什麼?對“良心”的實質得搞清楚,這是生命奧秘,這是生命活動的科學內容。對這些問題我們智能氣功要進行全面講述它。如果對於 “道德”表述滿足不滿足的感受性解決不了,對 “道德”的實質就談不上, “良心”的規律也談不上。要講清“良心”觀,還得從“良心”的實質和 “道德”的關係來講。

    前面講 “良心”是 “道德”意識在 “自我”意識當中的體現,是 “自我”意識的一部分,或者說它是屬於維繫 “道德”活動的 “自我”意識,那個 “自我”意識是維護或執行 “道德”意識的 “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什麼呢?是維持人的整體生命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整體功能在《意元體》中的集中表現。 “自我”意識是維護人的整體生命活動的那種意識的那種功能。整體生命活動包括生命活動,也包括意識活動,這些活動怎麼進行的呢?是 “自我”意識形成的,而 “自我”意識,是在《 “自我”意元體》形成之後,生命活動規律和意識活動規律打到《意元體》的烙印形成的參照系的部分內容,而這部分參照系又和《意元體》結合起來成為自身生命活動的主宰。即主宰整個生命活動的做決定的那部分意識內容,和參照系緊緊相關的這部分活動,成為 “自我”意識,而這個 “自我”意識是調節人的生命活動的。“良心”就是屬於 “道德”的 “自我”意識這部分內容。

【922】“良心”與 “道德”的關係是什麽?

    “道德”又是什麼狀況呢? “道德”是人特有的高級生命活動。 “自我”意識維持整個人的生命活動,而 “道德”是人這個類特殊的生命活動,是人的社會性特徵。 “道德”不是一般的生命特徵,而是屬於社會特徵,而這個特徵是自然 “道德”發展到人這個階段,在人與人關係中的體現,是自然變化的規律。如果人離開了 “道德”,那麼存在於人這個階段的物種特性就不存在了,就和不是人的那種自然關係一樣了。

    因為自然關係從非人階段演化到人,到了人有了社會,社會裏邊人和人的關係也是自然關係。人和社會是個整體,人在社會裏邊人和人的關係實際是自然和自然的關係,因為人是自然界發展到人這個階段的特殊表現,那麼人和人的自然關係和人和物的自然關係有什麼區別呢?人和人的關係是人和有意識的自然之物之間的關係;人和物的關係是人和沒有意識的自然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懂得這個道理了,就懂得社會 “道德”實際上也是自然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規律,和自然界物和物之間的規律只有層次的不同而已。大自然之間互相作用,促進自然的進步;那麼人和人相互作用就會促進入類的向前發展。當然了,人和人之間起作用的時候也還要和自然之物起作用,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人類的進步,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作用的結果。這就和大自然的進步,是物之間互相作用發生“混化”,“混化”之後向前發展一樣,從簡單的物發展到了複雜的物質,出來不同層次的物質。人類也是一樣,他們互相作用從低級向高級發展,離開這樣的互相關係就發展不了。就象大自然物與物不互相作用,物質世界不會千差萬別,人和人不相互作用,人就只能保持原始水準,不能前進。所以人類的前進是在人的 “道德”、彼此間的行為互相作用下前進的。也可以說這些是道的因素,是人類互相作用的規律,也是促進入類進步的重要因素。
 
    “道德”觀念是有利於人的生命順利進行,一互相作用,你這有利、我這有利就發展了。人類意識的形成關係到人的進步, “道德”是意識的一部分,它又直接影響到人與人的關係,而這些關係總是要有利於人的,有利於人作為人類這個種向前發展。所以,這樣有利於人的行為、有利於人種的行為,這些客觀現實一方面反映到人的腦子裏邊,成為 “道德”觀念的一部分內容;另外,它也成為人意識活動的參照系的一部分活動內容;這是好的,那是壞的,烙印在腦子裏打上了這樣做好,對生命活動進行有利,人類的這個種屬前進了,作為參照系的一部分內容。

    一旦進入參照系了,應該這麼做,應該那麼做,不應該這麼做,不應該那麼做,這就是 “道德”的問題了,應該做的是 “道德”的,不應該做的是不 “道德”的,就成為一定的模式,這些行、那些不行,腦子裏成為一定的反映框架、模式。而這樣的模式一旦產生之後,在參照系裏邊固定下來,它就會影響人的生命活動。應該做的就做,這樣反復重複作用到《意元體》參照系形成了一個模式,不應該做的,也成為一定的模式。再來個刺激的時候,應該這麼去做,按照這個模式做了,那就應該在人體裏邊產生符合那個模式的反應,使有利於生命活動的秩序順利進行下去;如果有個事情不應該這麼做,可你做了,用意志力統帥生命活動強迫自己做了,這麼一做,把意識活動的秩序破壞了,把意識裏邊作決定那一點的這部分平衡度打破了,把人體裏邊形成的有利於生命活動的秩序打破了。當時你雖然把事情做了,可身體裏邊和正常秩序不一樣了,你安靜下來之後,就會覺得不對茬,覺得不舒服了。

    這種不舒服在《意元體》裏、有精神裏邊產生感覺,這就是一種自責,自己責備自己,“良心”的譴責;應該做的,來個刺激,就做下去,已經形成定式了,碰到這個問題應該這麼做,就這麼做下來,保持了正常的生命秩序。應該這麼做而不能做,由於習慣勢力在腦子裏應該產生的這麼一系列需要沒有了,腦子裏的需要就變成一個不滿足,不應該(這樣)。“良心”就是腦子裏產生的這種序,在《意元體》 “自我”意識裏產生的這種 “自我”反映程式、反應觀念,成為一個習慣勢力,這就是“良心”。

【923】什麽叫作“良心”的責備?

    也就是說,一件應該做的事情腦子裏產生習慣了,應該去做它,它是符合生命規律的,是 “道德”的,對生命活動是有利的。你一不做,習慣性的需要沒有達到,出現了不平衡,對這種行為在你心裏產生一個不滿足的狀態,這種不滿足的感覺就是由於這個序沒得到滿足,這個序是在 “自我”意識參照系裏邊形成的一個模式,而這個模式的最後體驗是 “自我”意識來體驗它,那個體驗到的 “自我”意識即稱為 “良心”。我們如果懂得這個道理了,就明白為什麼我們做的一些事情有滿足與不滿足,有心安理得和受責備等不同心理狀態。做了不應該做的,違背了 “道德”要求,這時,它這個序應該這麼走,你反過來走了,就是說生命序不僅沒滿足,反而走向反面去了,這就必然會引起不正常的反應,在《意元體》裏產生一個反面的力量,使你非常不安,非常難受,這就是“良心”責備,而這種感受也是從 “自我”意識層次感覺到的,這就是“良心”觀。

【924】怎樣理解“良心觀”是後天形成的?

    智能功講的“良心”觀是從生命觀點、從《意元體》參照系的高度、從生命運動規律、從 “道德”的層次上、從人們行為規範準則在《意元體》中打上的烙印,在參照系當中起的反應,從定式(意識模式)的完成與沒完成、違背與不違背這些方面研究考察了“良心”在 “自我”意識當中起的作用。所以說,“良心”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而是後天形成的。這句話馬克思也講過,“良心”觀是後天形成的。 “良心”觀的形成和後天習慣、環境有關係,所以每個人和每個人並不相同。

    雖然最基本的生命活動是相同的,如孟子所說的“側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從一般生命活動來講有一定的意義。但是作為 “良心”觀來講,如關於羞惡的 “良心”觀,就不完全一樣,如搞服務工作,有的覺得是伺候人,是下賤;有的認為是光榮。赤身露體,有的覺得美,有的認為是羞惡。這和他們的生活環境、外來影響有關係。

【925】為什麼說“良心觀”一旦形成之後,改就比較困難?

    “良心”觀一旦形成之後,改就比較困難,因為它在意識活動的深層,深層的東西就不好動,但並不是不能動。真要是有一個人幹一件事情,別人說這樣不行,他堅持 “自我”欣賞,可是當他比較尊重的人說不行,或很多人都說不行,他再堅持那樣做時就不自然了。這說明他“ “自我”欣賞”時知道不對,可仍然“ “自我”欣賞”。但是如果觸動了他更深層的意識,和“良心”相平的那個層次,在那個層次喚醒他這事不應該這麼辦,應該怎麼辦,“良心”發揮作用,情況就不一樣了。  

    “良心觀”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以前一位修佛學的老前輩,是個女士,到廟裏聽老和尚講《金剛經》,講到一無人相、無我相、無壽者相,她講:老師,無人相,你把衣服當 着大家都脫光了我們看看……一下把老和尚說的臉紅紅的。她說:你這無人相哪去了?你脫光了有什麼了不起,我就敢脫。後來她又碰到教她的老師了,見到老師那得給老師磕頭,老師是個男的,老師說:你把衣服都脫了我看看。當時她很緊張,脫不脫啊?你緊張什麼?無人相嗎!老師也還了她一句。

    所以內在的精神活動,“良心”活動是比較深層比較隱蔽的,它的作用方式也是比較隱蔽的。“良心觀”形成以後,要想改變它,需要很長的時間,但不是不能改。

【926】怎樣理解有“記”有“覆”最厲害,最影響練功?

    將來我們要講破除 “我執”,真正 “我執”破除了,光明磊落,“靈光獨躍,迥脫根塵”,都沒有了,不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嗎!你幹了一件錯事,以後總受“良心”責備,那就壞了,佛家最怕這個(有人因此說佛家不講“良心”)。你幹了壞事,幹了就幹了,以後不要經常老責備自己,老責備自己這是對人的一個最大的損害,蒙蔽你的功德,稱為“覆”,把你蓋住了;你做了壞事或做了好事稱為“記”,好的給你記個好的,壞的給你記個壞的。你老回憶它,一般欣賞好的,這個真好,老欣賞它,問題不是太大,但留戀好的就壞了,留戀又着於“相”了,着於事了;壞的,心裏真難過,老責備自己,把靈明壓住出不來了。壞的事情,已經知道壞了,扔掉它,不再做壞事,這是對的。不要老回想,總覺得對不起人,總覺得難堪,那就壞了,這稱為“覆”。有“記”有“覆”最厲害,最影響練功。但錯了以後仍然隨隨便便滿不在乎,那也不對。知道錯,不再延續,佛家、道家、天主教都叫懺悔。懺悔是什麼?並不是對聖靈我這錯了、那錯了,不是光認錯,懺悔是讓你一心清靜,靜下來,什麼都沒有,那才真叫懺悔。悔是不再犯,而且清靜,一心清靜不再犯才叫懺悔。有人不懂得這些,就說宗教不講“良心”,錯了他也不責備自己。因為責備自己是沒意義的,應該是下定決心不再犯,不再去錯,那才是對的。

    我們對“良心”從理論上能懂得這些了,慢慢就用“良心”支配我們的行動,體察 “良心”在生命的什麼層次上?這樣,練了智能功之後對人體生命活動的瞭解就開始一步一步深化了。說間間自己“良心”,間什麼?就是《意元體》參照系,參照系連 着 “自我”意識,參照系裏作為評判事物的標準,評判事物對與不對,做與不做,引起生命活動當中的感受,那是 “自我”意識來感受的,而對於 “自我”意識對 “道德”的調節評價,那屬於“良心”的問題。 “自我”意識不都屬於 “良心”,“良心”屬於 “自我”意識的一部分,即屬於 “道德”的 “自我”意識的這一部分內容。

混元整體理論的 “道德”要求

【927】修養 “道德”怎麼去修養?修養什麼?

    這就是 “道德”要求。智能功對 “道德”的要求和現代倫理學說的 “道德”要求不盡相同,但是又不矛盾,智能功完全是站在生命科學的,高度來論述這個問題的。現代的西方科學家都講下個世紀(2l世紀)將是生命科學的黃金時代,而生命科學研究什麼?研究人的生命規律,只有當我們瞭解了生命規律之後,才能夠在生命領域裏邊避免盲目性而進入自覺性,我們就能夠打破生命必然王國枷鎖的桎梏,而獲得生命領域的解放,使人類真正成為自由自覺的人。

    下個世紀就是這麼個世紀。人真正進入了生命的自由王國,成為自由自覺的人了,這樣整個世界人和人的關係、人和社會的關係、人和自然的關係、人和本身的關係就不象現在了,而是變成一個“和諧”的、統一的大同世界了。當然我們並不是說下個世紀整個一個大同世界就完全實現了,起碼我們可以說下個世紀生命科學發展起來之後,人類奔向大同世界這種趨勢就要形成了。至於大同到什麼程度我們還不敢講。只要把生命規律揭示出來,人們認識到生命規律了,就必然會遵照 着這些生命規律去處理人和人的關係、人和社會的關係、人和自然的關係,而這樣的關係就是個整體的、統一的、“和諧”的就不會是矛盾的,這樣不是大同世界是什麼呢?只能如此。這是人類發展史上劃時代的進步。智能氣功要為這個時代的進步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我們從理論上闡述了這些問題,進一步就要從人的生命規律的 “道德”層次來解決這些問題。因為 “道德”關係到人的本質問題, “道德”是意識裏的最高層,在“意識圖”裏 “道德”在最高層,往下是人的本質,所以我們就應該發揮 “道德”對人類的促進作用,對人類本質的改變作用。所以,我們就不僅要求人們遵紀守法、遵守公德,而且要根據智能功的理論提出一個特殊的 “道德”要求,這就是“和諧”、“歡暢”、“自然”、“端莊”(我們同時把它作為我們的院風提出來了)。這八個字不是隨隨便便提出來的,是根據智能功的整套理論和實踐,根據人們的行為規範準則──個人的和集體的行為規範準則搞起來的。

【928】怎樣正确理解“和諧”?

    “和諧”是整個“和諧”、“歡暢”、自然、“端莊”的一個綱,指的是一個集體完整的健康秩序(其實不要健康兩字也行,“和諧”就是一個完整的整體秩序)。一個集體的整體秩序表現出來的健康狀態叫作“和諧”。只要是個整體,只要是健康的整體它必然是“和諧”的。每個人都可以說是“和諧”的,但是 “和諧”有個程度的區分,“和諧”程度如何,各個部分協調的如何。“和諧”也是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因為任何一個整體的整體表現是病態還是健康,也是相對而言的。

    教練員班有一個男同學22歲,他來時羅圈腿,個子不矮可有羅鍋。他羅鍋的時候“和諧”不“和諧”?他不也在活 着嗎?羅圈腿走路不好走,但也還能走,他照樣也是“和諧”的,但是他是病態“和諧”。來這以後練智能功、練撐臂、練馬步樁,把羅圈腿練直了,羅鍋也直了,這也是“和諧”。這個“和諧”和以前的“和諧”能一樣嗎?不一樣,“和諧”也是有層次的。所以同學不要一聽 “和諧”是整體表現是健康表現,“我就挺健康”,你就“和諧”了?!”。不要滿足,每個同志的“和諧”都有個向上發展的需要,不要滿足於現狀。那位同學過了“兩羅”關,比他高級點,如果要和“三”相比呢,“三”不就更高點了嗎?(按“三”指形體的“三圈相摞”,腰圈、胸圈、頭圈,三個圈一拉,是練功中關於形體的整體性要求)

    因為事物發展沒有窮盡,整體性的層次也是不一樣的,“和諧”就是讓你整體的各個部分按照一定的秩序、 一定的規律去運動,彼此之間是配合的,整體的。“和諧”程度要提高,就要注意主體和部分之間運行的速度,彼此間的密切關係的變化過程,這都關係到你的整體的健康程度、水準層次。所以我們講的和階是指整體和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間的關係,他們能夠按照統一的規律去運動,從而產生高的效率,這樣的健康表現。一個個體如此,一個群體也是如此。

    師資班是個整體,整個師資班再分,一年級、二年級、一年級二個班,二年級兩個班,再分每個班又可以分為若干個組,每個組裏又有許多個體的人。當搞整體活動吋,彼此間配合的好就是“和諧”,“和諧”就健康,就有生機,有生命力。這是讓大家理解“和諧”這個詞。
 
    智能功講的“和諧”面要更廣一點。智能功從混元整體觀立論,這裏面就有“人天和諧”和人和社會“和諧”兩部分。

【929】什麽叫作“人天和諧”?

    所謂人天“和諧”就是人和大自然的“和諧”。人和大自然怎麼去“和諧”?這是個歷來都沒解決的問題,以前在最古老的時候,認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在大自然中非常渺小,要恢復到自然當中去,順從大自然,按照自然規律做事情,完全自然化。人們一般說莊子就相當自然主義,當然莊子也不完全是自然主義。

    另外一種認為,人不是自然的部分,人突出于自然,人能改造自然,荀子就提出“人定勝天”。其實荀子講的“人定勝天”,人一入“定”了,才能勝天,要不“定”就勝不了天。後來就解釋成了“人一定能勝天”了,把原來荀子內求法的人定勝天變成外求了,從而去改造大自然去,改造、改造、改造了半天,土壤流失、沙漠化、水災等等,出來很多弊病,對人產生很大影響,在這一點上人改造自然違背了自然規律。

    其實人不是不能改造自然,人時時刻刻都在改造自然,人類出現之後,把自然那種沒聲音的自然狀況就改變了,有人的意識了。其實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站在人的立場是改造自然,你站在自然的立場上來說呢,人也是自然你改造什麼?人是和自然界互相發生作用。但是人有了主觀意識活動了,人就把人的主體和客體分開了。我們現在的人只是把人和外面事物分開了,和人以外的客體分開了,還沒有真正把人的意識和人的自由體這個客體分開,改造自然不僅是要改造外界的山河湖海,還應該包括改造你自己肉體這個自然。

    在這一點上我們搞智能功的同志要注意,這一點書本沒寫。改造自然應該是站在整體的立場上,要使人這個主體和自然成為一個統一的完整的客體,使人和外界客體成個完整的統一體,不能把人的主體和客體對立起來去改造。因為以前不懂得整體觀,所以那樣改造自然,把統一性破壞了,把自然改造壞了。實際我們人類只要生活就都在改造 着自然,你要和自然發生作用,一發生作用裏邊就有人的意識,有的人有意識改造它,有的沒意識改造它,反正都在改造。

    隨 着科學的進步,人們慢慢對大自然界的規律掌握了,再進一步,把人的生命規律也掌握了,再進一步就把人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規律也掌握了。現在不是已經開始提出人和自然的物質交換,能量、信息、品質的交換,前面講整體觀時講了這些問題了。把這些整體內容掌握了之後,那麼人再建立人和自然的關係就比較容易了。

怎樣把人放到自然界整體當中去,使得人和自然很對稱,而且為人類服務,建立以人為中心的自然。我們智能氣功的自然觀和當代科學的自然觀是不一樣的,我們是要以人為中心的自然,人心就是天地之心,天地要以人為中心,以人類為中心,大自然要為整個人類的進步服務,建立這樣的 “和諧”關係。但這一切都必須在對人對自然的規律全面認識之後才能建立起來。所以人和大自然的 “和諧”不是把自然復舊,把人本身復舊,而是按照人的類本質的發展規律建立以人為中心的人化自然。

【930】怎樣正确理解人與社會的“和諧”?

    我們在講人與社會是一整體時也講了這個問題。人要生活在大自然當中必須通過社會來完成。換句話說,社會是人和大自然相互作用過程當中形成的人的群體組織。

    以前講人和社會的整體性,沒對社會做個解釋。什麼叫社會?社會是人和大自然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人類的群眾組織及其設施。人的組織不光是人,人互相作用還要有許多相關的物,這叫社會。比如人們的交往,以前想串個親戚,說個話問候問候,要走到他們家去,現在不需要了,一打電話,就能說話了,而且現在還可以通過電視看得到對方。隨 着科學的發展,很多物進入社會裏面來了。而且人和具體的事物發生關係,也不是一個人去發生關係了,需要大家結合到一起,通過人和人的關係(社會關係)作仲介變成人和物的關係。

    再比如我們吃飯,要到糧店去買米,糧店通過批發站去買,批發站到糧食收購站去買,糧食收購站收購農民的糧食,農民去種地生產糧食。這個過程是通過社會這個仲介來完成人和自然的關係。所以人和社會的關係都必須牽扯到人和自然的關係,而且它是人和自然關係完成的紐帶。當我們談人和社會的關係的時候,人和社會的 “和諧”的時候,就必然要談到人和人的關係,而且還包括了人和進入社會之物的關係。

  (續9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