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23-01-2010 “道德”是天生的,是人的本性嗎?“基礎”答疑 (115-89)

“道德”是天生的,是人的本性嗎?“基礎”答疑 (115-89)

“道德”是天生的,是人的本性嗎?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881】一個人在生活當中應具備什麼 “道德”?

    自然 “道德”、社會 “道德”、自然社會 “道德”在人的不同生命時期,有不同的表現,不同的重點。不能說成年人自然 “道德”就沒有了,自然社會 “道德”就沒有了。我們這個題就 着重從這個方面講一講,同時又出現兩個 “道德”名詞:生理 “道德”、理想 “道德”。
 
【882】怎樣理解,人具備 着“自然 道德”?  

      人活 着首先是人體裏邊具備自然 “道德”。這個自然 “道德”,一方面是人體裏邊進行的物質代謝,尤其在細胞層次的物質代謝屬於自然 “道德”範疇。但是當人形成社會意識之後,《意元體》參照系將對整個生命活動起作用,這樣,新陳代謝就不純是或者說不同於沒有意識的那種生命活動的新陳代謝了。但是這個新陳代謝畢竟還是屬於人的自然生命的表現,這是自然 “道德”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人還必須和大自然界的規律保持同一性,要適應大自然,這也是屬於自然 “道德”的範疇。人活 着,總得適應大自然的環境。氣候環境、地理環境等都是自然的東西,和大自然保持同一性,就和自然界 “道德”保持同一性,這就屬於自然 “道德”的範疇。

    普通人也好,練功人也好都是如此。譬如冬天穿衣服要多穿點,夏天穿短袖的,穿薄點。為什麼夏天不穿大棉襖,冬天不穿個綢褂子?自然環境不允許,穿衣服要適應這個環境,身體裏邊的變化也在適應它,為什麼夏天人的皮膚比較鬆弛,總是汗漉漉的,冬天皮膚比較緊,幹幹的,容易起雞皮疙瘩,這些生理變化都是在適應大自然的環境,適應環境就是適應自然 “道德”,人體這種功能變化,都屬於自然 “道德”的範疇。

    書裏引了《黃帝內經》的一句話,它講的是養生也要適應環境,練功也得符合變化。書上是這樣講的:“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四時指春、夏、秋、冬,它和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的根本。過去,古人認識大自然只能看到季節的變化,認為陰陽、太陽、月亮是萬物的根本,實際上這只是萬物生長的條件,古人講的意思是生存得靠環境,離開環境就沒法生存,是這個意思。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過去的聖人懂得規律,他們養生,春天和夏天陽氣上升,就使之往上升發,往外發散;秋冬收斂,往裏邊收,養陽,這是一開一收二。“逆其根,則伐其本。”如果你從根本上違背了這個規律,冬天往外放散,夏天在裏邊收 着,夏天弄的環境很冷,冬天弄的環境很熱。這樣並不好。那熱帶怎麼辦?赤道那兒怎麼辦?古人講的有它的局限性。我們老祖宗生活在黃河流域,夏天熱,冬天冷,在這個環境生長起來的,就有這個變化,在熱帶那兒長大的人,他適應那種環境。我們一下到熱帶區,也不習慣。這講的是自然 “道德”,它是跟環境保持同一性。

    接下來說:“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死和生,終和始,不完全相等,因為有的物質沒有生死,比如這個杯子有形成,有完了,但不是生死,是有終始。死生是有生命的東西。逆之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順應這個規律就得道了,就和自然合為一體了。這是自然 “道德”的一種,是人身上具備的自然 “道德”。

【883】怎樣理解,人具備有“社會 道德”?

      人生活在社會當中,每個人都必須遵從 着一定的社會準則去行動。遵從 着一定的價值模式去生活,而行為準則、價值模式都屬於社會 “道德”的範疇,在改造世界、改造自然以及生產、生活中的一切行為都不是隨隨便便的,而是按照一定要求去做的,這些要求都屬於社會 “道德”。如果你不遵從人與人的關係這個準則,你就離開社會了。離開社會就不是人了,也就成不了人了。所以只要是人,你就得處理好人與人關係的準則,會處理那就具備社會 “道德”了。   ,

【884】什麽叫作“生理 道德”?

    人體裏邊也還有生理 “道德”。生理 “道德”和小孩子的自然社會 “道德”相仿佛,但是又不相等。因為在幼兒時期的自然社會 “道德”,也的的確確屬於生理 “道德”。生理 “道德”的概念就是指從人體生命活動需要出發引起來的行為,這樣的行為,就屬於生理 “道德”。

    嬰幼兒時期那種自然社會 “道德”是屬於生理 “道德”的,因為他那時的行為還不是在我們人的好與壞、善與惡等思想、意識支配之下進行的,而是從生理需要出發的,我要吃、我要玩、我要生活、我要生長,腦子沒這個概念,是生命活動要這麼進行,這是生理變化,是生理 “道德”。但是為了區別生理 “道德”,把它叫做自然社會 “道德”,它是在特定的生長時期一種特有的現象,而生理 “道德”包括了成人與小孩。成年人身上也有“赤子之心”,也有點 “良心”,這個 “良心”已經受到 “道德”意識觀念的影響了。對它不叫生理 “道德”。

    我們這裏所說的生理 “道德”是什麼呢?是指成年人身上,根據生理的需要,包括物質的需要,以至於內在的、在激素作用之下(身體裏面激素很多。不同的激素對人的生命活動有不同的作用)的生理需要引起的生理變化產生的行為,這種行為的體和用。我為生活去奔命,這個行為就屬於生理 “道德”的範疇;照顧子女,有人說是社會 “道德”,其實這是屬於一個人的本能的範疇。

    一般來說,這屬於一種生理變化的影響,這個生理變化影響比較複雜了一點。拿母親給孩子餵奶來說,這個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屬於生理 “道德”。媽媽給孩子餵奶,一方面對孩子發育有影響,在孩子吃奶過程當中同時對母親的生理也有影響,能促進母親的神經平衡,對母親的生理有調節功能(以前人們不懂得這個道理)。

    又比如當人進入到性成熟期,就開始有了兩性之間的愛慕,這種愛慕的行為也屬於生理 “道德”的範疇。但是人的這種愛慕行為和動物又有很大區別,因為動物當受到性激素刺激之後,它就有了求偶行為。人有了理智,和動物不一樣,把人的生活、生理注人了理智性、 “道德”性、適應性。這裏面有倫理 “道德”,也有生理 “道德”,如果僅停留在生理 “道德”的範疇,那就和動物沒區別了(人類在進步, “道德”層次也在提高,有人說我們講的生理 “道德”和佛洛德講的潛意識有某些相似的地方。佛洛德認為潛意識是人的本質,我們說它是動物的本能,屬於低層次的自然本能的內容,這些內容是要逐漸被克服的,因為人的本質在不斷提高,層次在提高。佛洛德的心理學揭示了人的一些生命規律,但是他是站在自然主義的角度來揭示它的。所以他有些問題講對了,但是 着重了人的自然性,就使人往一下墜落得多一點。雖然他也講理性、講理智、講超我,但他認為超我是違背自然的,本能的我才是主要的,這是他的不足之處,由此,就必然引導人發展本能的我,人就走向動物上去了。所以我們講生理的我是人的生理的需要,但是人進化之後,慢慢的人的本質要逐漸往上發展到社會自由 “道德”上去。

【885】什麽叫作“理想道德”?

    理想 “道德”是通過教育而形成的一種 “道德”嚮往,它鼓舞 着人為實現這美好前景而努力奮鬥。什麼是理想 “道德”?每個人跟每個人不一樣。他想這樣最好,他想那樣最好;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就說保護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在私有制下生活最美好,提倡個人奮鬥,這就是他們的理想。因為它建國以後進行的就是這種思想教育,他就不懂得什麼叫為公,沒有為公那麼說。

    中國為什麼講為公,因為中國幾千年來就講“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有這個為公的思想基礎,所以中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非常好接受。美國剛剛建國250多年,一建國慢慢就富起來了,條件好了,他那種思想有他產生的特殊性。現在西方世界開始注意家庭的建立。追求家庭不就是集體主義了嗎?我們東方有家庭、有家族,這是集體主義的觀念。所以理想 “道德”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不同的環境建立的情況也不同,但是到最後人類的發展必然走向統一,走向美好,全人類都好,最後溶合到一起就是世界大同了。現在講共產主義好多人都不愛聽,講什麼共產主義,現在都搞私營呢。這是個過程。經濟發達之後,大家還得一塊走向大同世界。

【886】我們搞氣功的理想 “道德”是什麼呢?我們應該怎樣統帥我們的行為呢?

    我們把人身體裏邊具備的各種 “道德”內容分了四種,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行為舉動往往都是這四者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的結果。它們互相作用,互相競爭,到最後總有一個占主導地位的,是自然 “道德”還是社會 “道德”?是生理 “道德”還是理想 “道德”?可能是有的行為就被理想 “道德”占主導地位了,有的行為就被生理 “道德”占主導地位了,有的行為就被社會 “道德”占主導地位了,有的行為就被自然 “道德”占主導地位了,但是把它們絕對起來是不大可能的,因為我們人身體裏面這四個都有,任何行為都是四者互相影響的結果,只能更偏重那一個就是了。

    我們學了氣功之後就要看看我這個行為是生理 “道德”、社會 “道德”還是理想 “道德”呢?分一分。我們搞氣功的理想 “道德”是什麼呢?應該是社會自由 “道德”,往那兒前進。我們應該怎樣統帥我們的行為呢?是讓生理 “道德”支配,讓社會 “道德”支配,還是讓社會自由 “道德”支配呢?回頭我們還要講我們智能功的 “道德”觀。我們應該把我們的智能功人的理想 “道德”放到社會自由 “道德”上來,放到氣功 “道德”上來。我們講這些理論,就是讓大家時刻來分析自己,學以致用,用到自己身體裏邊來,叫修身治學嘛。修身乃治學之本,用修身的這些理論來修自己,使自己長學問。“古之學者為己”,在古代,學習的人就是為自己,這個為己不是為一己之私,而是為了把 “自我”變成大我。學了學問要用到自己生命活動裏邊來改造自己的身心。經常這樣去對照學習理論,那就不是白學了,變成實際行動了。

【887】 “道德”是天生的,是人的本性嗎?

    很多人都認為 “道德”是天生的,是人的本性,說人生來就有他人生的權力──人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叫嚷 着:你們要尊重人權,尊重人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西方很多比較發達的國家都信奉基督,而基督就講平等、自由、博愛,這是新教的路德實行宗教改革之後提出的新的口號。平等、自由、博愛是為了適應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需要提出來的,有了路德的宗教改革,才產生了社會改革。所以平等、自由、博愛是基督徒、基督的觀點。

    實際上平等、自由、博愛,佛家也有這個觀點,中國古代孔子、孟子講“仁者愛人”,要愛人嘛!所以好多人就認為 “道德”是先天就有的,西方說是上帝給你的。孟子講:“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下來就是善的,就應該有 “道德”。所以現在很多人不知道 “道德”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怎麼會出現 “道德”?我們搞智能氣功要講清這些問題。當然馬克思主義從倫理學的角度講了, “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它要受到社會制約……我們所講的 “道德”既然是人的生命活動的一種重要表現,那麼就應該從生命科學高度上講清它的道理和規律。

  “道德”的形成,有個體發生史,有種族發生史,它是進化來的。我們在這主要講個體發生史,即一個人的 “道德”是怎麼形成的。

【888】自然 “道德”是怎麼演化過來的?

    一個人剛生下來就帶 着自然 “道德”來了,這個自然 “道德”就是這個個體剛剛形成時父體的精和母體的卵一結合,形成受精卵時那個混元氣。受精卵混元氣的體就是道,用就是德,受精卵的混元氣就是受精卵的道和德。所以人剛剛一形成時,受精卵混元氣形成了就決定了受精卵的特性,就進入物質裏邊來了,它已經有了這個混元氣的體性了。

  所以我們講人的 “道德”是來源於開始形成人的受精卵混元氣的體和用,以後受精卵裏邊的混元氣的變化,都是它的進一步展開,而這都屬於自然 “道德”。當胚胎衍化到一定程度,開始在人體內形成神經系統、循環、系統,這時就叫作胎兒了。從受精卵的混元氣演化過來,這個過程都是按照受精卵的混元氣的自然具備的功能、體性來展開的。這一切都屬於自然 “道德”。

  這個自然 “道德”的展開就和過去傳統氣功裏把那種“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物質叫作道,它的功用稱為德是一個意思。人的受精卵那種混元氣就叫作道,它的表現稱為德。胎兒的發生和發展就是這個受精卵的混元氣的演化,這本身就是個 “道德”。自然 “道德”就是這麼演化過來的,一直到胎兒出生。

【889】自然社會 “道德”是怎樣形成的?

    胎兒出生之後,基本上還沒有受到更多的社會影響,是自然 “道德”。但是出生之後,他就接觸到人了。一個嬰兒生命活動的進行,有胎兒帶來的生命功能:生來就會吸奶、吸吮、咽、拉屎、撒尿等這些最基本的功能,而這些功能在生理學裏邊叫作非條件反射,也叫生命反射,是維持生命活動所具備的神經功能。而這個生命活動,實際上也還都屬於自然 “道德”的範疇。

    用東西把小孩子的嘴碰碰,他嘴會嘬,叫吸吮反射;你紮他腿一下他會動動,反應反應,有點反射,這叫條件反射或生命反射。在這個基礎上,慢慢接觸人多了,眼睛也會看了,耳朵也會聽了,一吃飯,能吃進東西去了,身體裏邊營養物質充足了,生命力就比較旺盛,身體各個細胞。功能比較旺盛,往上長啊,生命力提高啊!家長從各個方面照顧他。小孩子不懂得拉屎撒尿,泡 着、漚 着也沒事。大點以後漚 着一涼,難受,孩子就哭,一哭大人給換換尿布,一換,哎,舒服點,不難受了。這個人經常來,總給他好的,一來,他就舒服,使他生命力旺盛,生命力一旺盛,在《意元體》打上了信息,氣機就和暢。生命力一旺盛,氣機和暢。他就表現興奮、高興。

    時間一長,就要形成條件反射,各種信息結合到一起了。這人來了就舒服,那人一來就不好,這些都可以形成信號刺激。這樣,就從最簡單的生命活動、從自然 “道德”而進入到接觸人。人一開始條件簡單重複之後,慢慢不同的人就成了生命活動中的不同信號,慢慢又成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依據。這人一來就高興,高興是處理人與人關係的表情,在表情基礎上慢慢再成為感情。有了表情,媽媽一來就會笑,孩子一笑,媽媽就說:“哎呀,寶寶認識我啦,會笑了。”媽媽也高興,這兩個《意元體》就融通了,慢慢跟這個人就有了感情了,所以說小孩子對媽媽感情最深。這就是開始從自然的生命而進入到對人的關係了。這時就開始進入自然社會 “道德”了,再進一步發展就成為人與人的關係了。

【890】怎樣理解“生命 “道德””?

    因為他會動了,會生活了,他就是要處理周圍的關係,處理跟大人的關係,跟小朋友的關係。比較小點的剛會說話的孩子,他也不會分大人小孩,反正是活 着的、有胳膊有腿的他就認為都是人。甚至你給他抱個布娃娃,他也哄 着玩,他對真娃娃也愛,對假娃娃也愛,對媽媽這個人娃娃也愛。他沒有大人小孩之分,都是平等的,他那個思想非常簡單。如:他要是鼻子難受他就摳你鼻子……你得懂得這個道理,沒事他揉你鼻子,你就知道他鼻子不好。他摳你耳朵,說明他了耳朵難受。他按他的生命活動來反應你,這是生命 “道德”。好多家長不懂得這個道理,孩子摳他鼻子,你這討厭,摳我鼻子幹什麼!其實他是按照他的生命活動來處理外界事物的。

  (續9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