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2013-06-19 再论“通中脉”(2)

再论“通中脉”(2)

简体字

再论“通中脉”(2)




二、我在习练启开“中脉”的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首先应该明确说明,我以下所谈的只是我练通“中脉”的几点粗浅体会。切切不可与庞老师的“中脉混元”
等同而论。而且我只不过是领悟到了一些皮毛,正和许多同道一样,希望能从庞老师的教导中发掘出更多的宝藏。我这里所说的“中脉”只是我在练捧气贯顶法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就如同乘飞机经过某一国家的上空一样;而庞老师讲的“中脉混元”是一套具体的功法,就如同指导你如何步行或开车穿越某一国家一样。我所讲的通“中脉”练法,是我领悟的初浅东西,说出来,只是抛砖引玉,引发讨论,希望能得到共同提升。



想启开“中脉”,走智能气功五层次横向序列练功的中间阶段,必须对“神念气”﹝神念形﹞、“神观气”﹝神观形﹞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体会,练功到了开始进入“神入气”﹝神入形﹞阶段时,才适合练习启开
“中脉”。不过,只要能够认真刻苦从练“捧法”中,特别是在练“三心并”时认真领悟,“中脉”就会逐渐形成。我在后面所列举的启开“中脉”的方法,绝大多数都是庞老师讲过的,少数几个方法是我在练功中体会出来的。


1.
“中脉”的位置从人身体的上、下来讲,是从百会到脚心的一条气柱,它从头顶的虚空穿过百会、混元窍、下丹田中心﹝肚脐与命门联机之中点﹞、会阴、再经两腿的中线﹝包括中脚趾的中间﹞直到地下的虚空;另外也包括两手臂中到中指的中线,延伸到地下的虚空。是体内、外气的通道。﹝这是庞老师讲的﹞从人的整体来讲,我个人认为“中脉”还应该包括身体几条与外界沟通的横向通道,比如肚脐——命门、左京门——右京门、左大包——右大包、膻中——身柱、印堂——玉枕骨下、左耳尖——右耳尖所形成的“
“中脉”网”。“中脉”只是简称而己。

2.
另外,人体内每一组织器官至细小到每一细胞,都有一条“中脉”。正式的启开“中脉”必须达到这一微观的层次。另外,我认为从智能气功科学的角度来讲,通中脉还有
“通体中(脉)”、 “通气中(脉)”、
“通意中(脉)”三个不同的层次,所以练功者必须客观地衡量自已,不可随便大言“中脉”己开。老实讲,我只是正在练习启开“中脉”的最初级阶段,离真正的通了“中脉”还有相当远的差距,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3、练通“中脉”必须首先启开“混元窍”,练习开启“混元窍”我常用以下几个方法:


﹝1﹞、“三心并站”、“三心并坐”、“三心并睡”、“三心并走”、三心并‥‥‥都要归到“混元窍”上来。平时两手开合拉气练功,开合拉气治病,都用意念牵动“混元窍”的开合。


﹝2﹞、练捧法时﹝形练、气练、神练﹞,所有动作都与“混元窍”相连,都用意念牵动“混元窍”开合。


﹝3﹞、练捧法在贯顶时,要特别注意体察在头顶上贯顶的两手中指﹝头顶虚空﹞、百会、喉结、混元位、下丹田、会阴、涌泉﹝脚下虚空﹞连成一气﹝线﹞的感觉;贯顶的同时,也要体察用意念带着印堂—玉枕、两耳尖、两大包、膻中—身柱、肚脐—命门、两京门同时向内、向中线贯气的感觉。这种“感觉”首先都应注意引起混元位的共振﹝意守“混元窍”﹞。切勿过早去守意元体中心,当喉结顺利通过了,再守也不迟。庞老师己经在“捧法”中,很巧妙的把“
“中脉”网”的形成按排进去了,练功者必须精心领悟,方能快速提升功力。


﹝4﹞、日常随时随地练习“灵”字发音,由口念、默念、心念到神念,精心体查混元位的感觉。或在练功中,伴随意念的开合,念:“
通(开)——灵(合)——通(开)——灵(合)……”


﹝5﹞、配合呼吸心念“灵…海…里…”﹝意念到地下虚空﹞;“灵…虚…星…”﹝意念到顶上虚空﹞

﹝6﹞、配合呼吸心念“混…元…灵…通…”
﹝由地下虚空→到顶上虚空﹞
“空…蓝…来…里…” ﹝由顶上虚空→到地下虚空﹞

﹝7)
、十字中点调息通中法(平十字、立十字、米字)

﹝8﹞、中道七门调息通中法

﹝9﹞、双向导引调息”法


“双向导引调息”法是智能静功练中混元坐功时可以使用的一种调息方法。指借呼吸导引内气外放、外气内收的方法之一。呼吸对气的导引作用有两种不同表现:


对人体内之气动态是:

吸气时是呈现“开”、“升” 之势;

呼气时是呈现“合”、“降”
之势;

对人体外之气动态是:

吸气时是呈现“合”、“降” 之势;


呼气时是呈现“开”、“升” 之势;

简单说:吸时“外合内开” ;呼时“外开内合”


我多年在练智能静功中混元坐功时就是采用的此种“双向导引调息法”是对人体内、外二气同时导引,即吸气时,人体内之气被意念引着外达皮表,同时外界混元气被意念引着内聚于皮表;呼气时,人之气内敛,同时外界气外散。此法气感明显,长功速捷,不仅使皮表之气充盈,且能加强气的内收、外放功能,但不易掌握。


﹝以上所列举的通“中脉”习练方法,均为庞明教授在多处的讲课中所提到的。﹞


以下方法是我自己体会出来之练法,在此先不讲授。待和老师沟通后,再行详细讲解。

﹝10﹞、“一字通中法“


﹝11﹞、“大字通中法”

﹝12﹞、“中字通中法”

﹝13﹞、“灵字通中法”


﹝14﹞、“闭息通中法”

﹝15﹞、“龟尾通中法”

﹝16﹞、“天地贯气通中法”


﹝17﹞、“骨髓开合通中法”

﹝18﹞、“通电快速通中法”

﹝19﹞、 “夹穴简易通中法”


﹝20﹞、若有机缘,可求请真正高功的老师“贯顶”,启开“中脉”。 但此种机遇应该是千载难逢,可遇不可求啊!


2013-06-16(父亲节) 写于 香港


繁體字

再論“通中脈”(2)




二、我在習練啟開“
“中脈””的幾點體會﹝僅供參考﹞


首先應該明確說明,我以下所談的只是我練通“中脈”的幾點粗淺體會。切切不可與龐老師的“中脈混元”
等同而論。而且我只不過是領悟到了一些皮毛,正和許多同道一樣,希望能從龐老師的教導中發掘出更多的寶藏。我這裏所說的“中脈”只是我在練捧氣貫頂法過程中所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就如同乘飛機經過某一國家的上空一樣;而龐老師講的“中脈混元”是一套具體的功法,就如同指導你如何步行或開車穿越某一國家一樣。我所講的通“中脈”練法,是我領悟的初淺東西,說出來,只是抛磚引玉,引發討論,希望能得到共同提升。



想啟開“中脈”,走智能氣功五層次橫向序列練功的中間階段,必須對“神念氣”﹝神念形﹞、“神觀氣”﹝神觀形﹞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體會,練功到了開始進入“神入氣”﹝神入形﹞階段時,才適合練習啟開
“中脈”。不過,只要能夠認真刻苦從練“捧法”中,特別是在練“三心並”時認真領悟,“中脈”就會逐漸形成。我在後面所列舉的啟開“中脈”的方法,絕大多數都是龐老師講過的,少數幾個方法是我在練功中體會出來的。


1.
“中脈”的位置從人身體的上、下來講,是從百會到腳心的一條氣柱,它從頭頂的虛空穿過百會、混元竅、下丹田中心﹝肚臍與命門聯機之中點﹞、會陰、再經兩腿的中線﹝包括中腳趾的中間﹞直到地下的虛空;另外也包括兩手臂中到中指的中線,延伸到地下的虛空。是體內、外氣的通道。﹝這是龐老師講的﹞從人的整體來講,我個人認為“中脈”還應該包括身體幾條與外界溝通的橫向通道,比如肚臍——命門、左京門——右京門、左大包——右大包、膻中——身柱、印堂——玉枕骨下、左耳尖——右耳尖所形成的“
“中脈”網”。“中脈”只是簡稱而己。

2.
另外,人體內每一組織器官至細小到每一細胞,都有一條“中脈”。正式的啟開“中脈”必須達到這一微觀的層次。另外,我認為從智能氣功科學的角度來講,通中脈還有
“通體中(脈)”、 “通氣中(脈)”、
“通意中(脈)”三個不同的層次,所以練功者必須客觀地衡量自已,不可隨便大言“中脈”己開。老實講,我只是正在練習啟開“中脈”的最初級階段,離真正的通了“中脈”還有相當遠的差距,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3、練通“中脈”必須首先啟開“混元竅”,練習開啟“混元竅”我常用以下幾個方法:


﹝1﹞、“三心並站”、“三心並坐”、“三心並睡”、“三心並走”、三心並‥‥‥都要歸到“混元竅”上來。平時兩手開合拉氣練功,開合拉氣治病,都用意念牽動“混元竅”的開合。


﹝2﹞、練捧法時﹝形練、氣練、神練﹞,所有動作都與“混元竅”相連,都用意念牽動“混元竅”開合。


﹝3﹞、練捧法在貫頂時,要特別注意體察在頭頂上貫頂的兩手中指﹝頭頂虛空﹞、百會、喉結、混元位、下丹田、會陰、湧泉﹝腳下虛空﹞連成一氣﹝線﹞的感覺;貫頂的同時,也要體察用意念帶著印堂—玉枕、兩耳尖、兩大包、膻中—身柱、肚臍—命門、兩京門同時向內、向中線貫氣的感覺。這種“感覺”首先都應注意引起混元位的共振﹝意守“混元竅”﹞。切勿過早去守意元體中心,當喉結順利通過了,再守也不遲。龐老師己經在“捧法”中,很巧妙的把“
“中脈”網”的形成按排進去了,練功者必須精心領悟,方能快速提升功力。


﹝4﹞、日常隨時隨地練習“靈”字發音,由口念、默念、心念到神念,精心體查混元位的感覺。或在練功中,伴隨意念的開合,念:“
通(開)——靈(合)——通(開)——靈(合)……”


﹝5﹞、配合呼吸心念“靈…海…裏…”﹝意念到地下虛空﹞;“靈…虛…星…”﹝意念到頂上虛空﹞

﹝6﹞、配合呼吸心念“混…元…靈…通…”
﹝由地下虛空→到頂上虛空﹞
“空…藍…來…裏…” ﹝由頂上虛空→到地下虛空﹞

﹝7)
、十字中點調息通中法(平十字、立十字、米字)

﹝8﹞、中道七門調息通中法

﹝9﹞、雙嚮導引調息”法


“雙嚮導引調息”法是智能靜功練中混元坐功時可以使用的一種調息方法。指借呼吸導引內氣外放、外氣內收的方法之一。呼吸對氣的導引作用有兩種不同表現:


對人體內之氣動態是:

吸氣時是呈現“開”、“升” 之勢;

呼氣時是呈現“合”、“降” 之勢;


對人體外之氣動態是:

吸氣時是呈現“合”、“降” 之勢;

呼氣時是呈現“開”、“升” 之勢;


簡單說:吸時“外合內開” ;呼時“外開內合”


我多年在練智能靜功中混元坐功時就是採用的此種“雙嚮導引調息法”是對人體內、外二氣同時導引,即吸氣時,人體內之氣被意念引著外達皮表,同時外界混元氣被意念引著內聚于皮表;呼氣時,人之氣內斂,同時外界氣外散。此法氣感明顯,長功速捷,不僅使皮表之氣充盈,且能加強氣的內收、外放功能,但不易掌握。


﹝以上所列舉的通“中脈”習練方法,均為龐明教授在多處的講課中所提到的。﹞


以下方法是我自己體會出來之練法,在此先不講授。待和老師溝通後,再行詳細講解。

﹝10﹞、“一字通中法“


﹝11﹞、“大字通中法”

﹝12﹞、“中字通中法”

﹝13﹞、“靈字通中法”


﹝14﹞、“閉息通中法”

﹝15﹞、“龜尾通中法”

﹝16﹞、“天地貫氣通中法”


﹝17﹞、“骨髓開合通中法”

﹝18﹞、“通電快速通中法”

﹝19﹞、 “夾穴簡易通中法”


﹝20﹞、若有機緣,可求請真正高功的老師“貫頂”,啟開“中脈”。 但此種機遇應該是千載難逢,可遇不可求啊!


2013-06-16(父親節) 寫於 香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