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药补、食补、气补、神补 (2)
简体字
论:药补、食补、气补、神补 (2)
余 洋
2013年7月4日
河南蓝月亮<xiaoqiao0815@qq.com>
6:14:20
在第十七届世界营养大会上曾公开倡导:“食物是最好的药物”。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食物,最好的食物是花粉,最好的花粉是松花粉。松花粉是最伟大的天然药物,
余柏梁老师(1219592079) 11:02:15
智能气功科学,智能功人认为:最好的药物就是"良性意念";就是"笑口常开";就是"混元灵通";最好的医生就是"生活练功";最好的营养食物就是"混元气"......我练功至今,从未服用过任何药物,全身的病:心脏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失眠症、胃十二指肠溃疡、膝关节炎、大便困难、肚腹肥胖……都消散了,到现在每天的饭量吃得比猫吃的还少,睡眠5—6小时足矣,工作量还很大,足以证明我以上的科学观点,如果不是智能功人就不谈这些了。
道法自然(1404674751) 19:57:36
有道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2013年7月5日
余柏梁老师(1219592079)
有道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这句话我认为是搞古气功的前辈流传下来的,是很有道理的。但站在现代智能气功科学,站在智能功人的立场上,就显得不夠全面,不夠完整了。我个人认为此句应增添一句:气补不如神补(或叫作意补、心补)就更全面一些了,即是: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
...............................................................................................
何谓“食补”?
一般所說的“食补”是人类營养科学中的专用名词,即是說,利用食物营养功效结合身体情况,通过膳食来达到增强抵抗力,延年益寿的方法;就是通过调整平常饮食种类和方式等,以求维护健康或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人类營养科学中“食補”主要的涵意有哪些?
人类營养科学中的“食補”对象首先是要补养虚衰之身体,其次是要补充人体缺乏的某些营养成分,达到卸病延年,养生益寿的目的。
在一般的情況下,“食補”要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因食物的属性要配合得当因,同時也要注意烹调方式、方法,对食補的效果都有密不可分作用。
(1) 、因人
祖国医学认为中国人体质可以分为九种。食补就是根据个人的体质通过食疗来纠正个人体质出现的阴阳失衡或偏性。例如: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从中医的理论而言,主要是阴阳平衡失调。因此食补也要根据人体阴阳偏胜偏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调补,以调整脏腑功能的平衡。如热体、热病宜多食寒凉性食物;寒体、寒病,就要多食温热性食物。只有这样的食补才能相“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因时
就是根据一年四季季节的变化对人体气血的影响规律来进补的原则。具体原则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 、因地
就是根据人生活的地域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等自然界的变化不同来决定进补的原则。
(4)、食物有热性,有凉性,有平性。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有的爱上火,当然应该多吃凉性的,爱怕冷的阳虚的人当然应该多吃热性的,至于平性的,那当然是什么人都可以吃的,了解点这方面的常识对自己、对家人都是有好处的。
(5)、多吃凉拌菜
中医讲食物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所谓“酸”不是时下常说的酸性碱性食物的意思,性味和味道大致相同,但也不是太绝对。而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味道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比如大枣和山药。五谷杂粮,大部分都算“甘”,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核桃、栗子等等,不是完全由口味来分。如果把“甘”理解为多吃糖可就错了。
春天气温升高后,细菌、病毒也活跃,应多吃有利于调节免疫功能的食品,可常吃些野菜,比如鱼腥草,它抗感染的功能就很好,焯一下,那种特别的腥味就可以去很多,再略加调料拌为凉菜。
(6)、常吃新鮮蔬菜
(7)、老年人宜补水
炎热的夏季,由于老年人大脑神经的口渴中枢反应较迟钝,难以发出“口渴要喝水”的命令,如果得不到及时饮水来补充,往往会造成脱水的状态,遂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循环不畅。因而,很容易诱发中风。所以,夏季老年人宜补水。
(8)、补充适量的盐
夏季,人体的新陈代谢非常活跃,最明显的是出汗多。出汗时如不注意补充水分,可致机体产生高渗性脱水,临床表现为口渴、全身乏力等。然而,大汗后仅仅补充水分,而不注意补充适量的盐分,则使高渗性脱水转化为低渗性脱水,细胞外的水分向细胞内转移,从而造成细胞内水肿,使人感到不适,恶心、呕吐,严重者可抽搐甚至昏迷。所以,大汗淋漓时,应饮用千分之二左右的淡盐水,且喝水以少量多次为宜。
以上的見觧,是普通常人站在食物營養学的角度所提出的一些現观点,也是目前大多数人所願意接受的观点,也是商人们用來大做文章渲染取財的手段,但是站在智能气功科学的立場,我们对食物營养的
"食补"有着更先進、更科学的說法。
二、智能气功科学对“食補”涵义的理解
(续3)
2013-07-06 写于
香港
簡體字
論:藥補、食補、氣補、神補 (2)
餘 洋
2013年7月4日
河南藍月亮<xiaoqiao0815@qq.com>
6:14:20
在第十七屆世界營養大會上曾公開宣導:“食物是最好的藥物”。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食物,最好的食物是花粉,最好的花粉是松花粉。松花粉是最偉大的天然藥物,
余柏梁老師(1219592079) 11:02:15
智能氣功科學,智能功人認為:最好的藥物就是"良性意念";就是"笑口常開";就是"混元靈通";最好的醫生就是"生活練功";最好的營養食物就是"混元氣"......我練功至今,從未服用過任何藥物,全身的病:心臟冠狀動脈硬化、高血壓、失眠症、胃十二指腸潰瘍、膝關節炎、大便困難、肚腹肥胖……都消散了,到現在每天的飯量吃得比貓吃的還少,睡眠5—6小時足矣,工作量還很大,足以證明我以上的科學觀點,如果不是智能功人就不談這些了。
道法自然(1404674751) 19:57:36
有道是: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
2013年7月5日
余柏梁老師(1219592079)
有道是: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
這句話我認為是搞古氣功的前輩流傳下來的,是很有道理的。但站在現代智能氣功科學,站在智能功人的立場上,就顯得不夠全面,不夠完整了。我個人認為此句應增添一句:氣補不如神補(或叫作意補、心補)就更全面一些了,即是: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氣補不如神補!
....................................................................................
何謂“食補”?
一般所說的“食補”是人類營養科學中的專用名詞,即是說,利用食物營養功效結合身體情況,通過膳食來達到增強抵抗力,延年益壽的方法;就是通過調整平常飲食種類和方式等,以求維護健康或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一、人類營養科學中“食補”主要的涵意有哪些?
人類營養科學中的“食補”物件首先是要補養虛衰之身體,其次是要補充人體缺乏的某些營養成分,達到卸病延年,養生益壽的目的。
在一般的情況下,“食補”要注意因人、因時、因地,因食物的屬性要配合得當因,同時也要注意烹調方式、方法,對食補的效果都有密不可分作用。
(1) 、因人
祖國醫學認為中國人體質可以分為九種。食補就是根據個人的體質通過食療來糾正個人體質出現的陰陽失衡或偏性。例如:老年人臟腑功能減退,從中醫的理論而言,主要是陰陽平衡失調。因此食補也要根據人體陰陽偏勝偏衰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調補,以調整臟腑功能的平衡。如熱體、熱病宜多食寒涼性食物;寒體、寒病,就要多食溫熱性食物。只有這樣的食補才能相“宜”,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 、因時
就是根據一年四季季節的變化對人體氣血的影響規律來進補的原則。具體原則有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3) 、因地
就是根據人生活的地域六氣(風、寒、暑、濕、燥、火)等自然界的變化不同來決定進補的原則。
(4)、食物有熱性,有涼性,有平性。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的愛上火,當然應該多吃涼性的,愛怕冷的陽虛的人當然應該多吃熱性的,至於平性的,那當然是什麼人都可以吃的,瞭解點這方面的常識對自己、對家人都是有好處的。
(5)、多吃涼拌菜
中醫講食物分為“酸、苦、甘、辛、鹹”五味,春季飲食調養,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飲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所謂“酸”不是時下常說的酸性鹼性食物的意思,性味和味道大致相同,但也不是太絕對。而中醫所說的甘味食物,不僅指食物的味道有點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補益脾胃的作用,比如大棗和山藥。五穀雜糧,大部分都算“甘”,性溫味甘的食物首選穀類,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麥;蔬果類,如刀豆、南瓜、扁豆、紅棗、核桃、栗子等等,不是完全由口味來分。如果把“甘”理解為多吃糖可就錯了。
春天氣溫升高後,細菌、病毒也活躍,應多吃有利於調節免疫功能的食品,可常吃些野菜,比如魚腥草,它抗感染的功能就很好,焯一下,那種特別的腥味就可以去很多,再略加調料拌為涼菜。
(6)、常吃新鮮蔬菜
(7)、老年人宜補水
炎熱的夏季,由於老年人大腦神經的口渴中樞反應較遲鈍,難以發出“口渴要喝水”的命令,如果得不到及時飲水來補充,往往會造成脫水的狀態,遂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血流緩慢,迴圈不暢。因而,很容易誘發中風。所以,夏季老年人宜補水。
(8)、補充適量的鹽
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非常活躍,最明顯的是出汗多。出汗時如不注意補充水分,可致機體產生高滲性脫水,臨床表現為口渴、全身乏力等。然而,大汗後僅僅補充水分,而不注意補充適量的鹽分,則使高滲性脫水轉化為低滲性脫水,細胞外的水分向細胞內轉移,從而造成細胞內水腫,使人感到不適,噁心、嘔吐,嚴重者可抽搐甚至昏迷。所以,大汗淋漓時,應飲用千分之二左右的淡鹽水,且喝水以少量多次為宜。
以上的見觧,是普通常人站在食物營養學的角度所提出的一些現觀點,也是目前大多數人所願意接受的觀點,也是商人們用來大做文章渲染取財的手段,但是站在智能氣功科學的立場,我們對食物營養的
"食補"有著更先進、更科學的說法。
二、氣功科學對“食補”涵義的理解
(續3)
2013-07-06 寫於
香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