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2013-03-28 庞老师讲的练功道理和故事(210)—怎样理解“与生命活动相关的思维中止”

庞老师讲的练功道理和故事(210)—怎样理解“与生命活动相关的思维中止”

简体字

庞老师讲的练功道理和故事(210)

怎样理解,“与生命活动相关的思维中止”?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

余 洋
整 编



身体受到刺激,信息反映到脑子里面形成兴奋点,《意元体》里面就亮了一个“灯”,《意元体》就不平了,“高”了一块。比如练功的时候,局部的酸痛在脑子里虽然没有形成概念,却会形成感觉,脑子里仍有兴奋点。有人练盘腿,腿又胀又麻,难受得要命,还能静得了?那是练受罪功。虚静要求没有这些刺激,身体很通畅,连呼吸也得停住,因为一呼吸,呼吸中枢——延髓那儿有兴奋,《意元体》这儿有个兴奋点。而呼吸停了(息住),心脏还跳呢。心脏是受自律神经控制的自律器官,可脑子里边还有管心脏的东西,心脏一跳,脑子也起反应。要进一步安静,使心跳也停止了(脉住)。念住、息住、脉住,这个时候才达到了真正的安静,《意元体》才真正是自然的了。



这种状态和死不一样。死就是死了,一了百了,而念住、息住、脉住之后身体里面完全进入了自然的状态,这个时候人要发生质变。接下去有两种不同的练功方法。


“与生命活动相关的思维中止”佛家的练法是:


通过渐修达到了念住、息住、脉住这个层次,相当于参禅达到了三禅。这个时候意念一转,完全针对意识本身做功夫,体察意识是什么东西,把《意元体》参照系破开,直接走明心见性。到了脉住的时候,道家看到体内圆陀陀、光烁烁,认为这是明心见性。他们讲错了,那只是结了大丹,明心见性是直接对意识用功夫。



过去不懂得参照系,他就想这个意识,“我在哪儿?”意识往回一收,一下都没有了。《意元体》往那儿集中一聚,整个都聚到一起,就把参照系上原来打的烙印破除掉,原来的习惯就改了,人也就进入到新层次了。达到三禅,《意元体》里已经非常均匀了,意识往回一收,就发生了质的变化。《意元体》往一块一凝聚,就感觉到《意元体》里一个东西,那叫做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内外无别,内外一致了,看什么都是圆陀陀、光烁烁的这么一个虚灵明净,都是透明的。但明心见性后还不是到了顶点,后面还有功夫。



《道枢•坐忘论》中说:“虚无之道有浅深焉,深则兼被于形,浅则惟及于心。被形者,神也;及心者,慧觉也。慧觉者,身不免于谢焉。”当你明心见性以后,就进入虚无之道了。如果意识只是返回自己意识里边明心见性,《意元体》还没把整个身体、整个气都统率了,没进入到每个细胞、毛孔里边去,那么还可以死人。光意识里边有感觉,那还是慧觉。佛家有些和尚明心见性了,不也一样死了吗?佛家也有托词,人死了说是投胎去了。投胎管什么事?佛家说五祖投了胎,转成了苏东坡。禅宗一代祖师爷,没有成佛,倒变成了苏东坡。苏东坡整年遭贬,挺惨的。祖师投胎成大学士,那当不了祖师的和尚们,投胎成什么去了?佛家本来是想宣传轮回道理,有心计的人一分析,想一想这个道理,就不修佛了。


“与生命活动相关的思维中止”道家的练法是:


不直接走意识,继续静观自身,把精神注入身体里边和混元气结合,即到了道家所说的采大药结大丹的时候。


意识在上面往下一照,内外气结合,中下二田结合成一个大的虚空,然后一凝聚,意识到了气里边,就是所谓结大丹了。这个时候,能不能把意识放到气里边是个关键。意识一观,注意身体,体内先天气大显像,里边的气都动起来,这个时候意识还是一方面(观察的部分),气还是被观察的一部分。这实际上属于神观内气阶段,还有能观和被观的差异。如果这时精神集中了,但没有注到气里面去,一不注意,注意到外面去了,《意元体》和身体混元气分家了,人就死了。道家采大药、结大丹时,昏迷七天,这时可以死人,就是这个道理。意识没有注到气里面去,攀缘别的去了,人就死了。所以道家练功到了这个时候要非常小心,“如猫捕鼠,如龙含珠”。猫要抓耗子时,精神非常集中,爪子往前一扑,脑袋一低,脊背一拱,把气集中了(在武术气功里有这个姿势)。



传说龙嘴里都含个珠子,珠子里有个小龙。这也是精神集中后的形象写照。结了大丹,意识还是旧的,参照系没有变化。道家说的那个圆陀陀、光烁烁,是丹母(大丹之母),是先天气大显像、先天气凝聚的表现。道家不了解佛家功夫不同层次的不同表现,只知道圆陀陀、光烁烁、一尘不染是一个独立的、内在的东西,他们练功看到这个圆陀陀、光烁烁的东西就以为是明心见性了。赵璧尘也好,柳华阳也好,都把这个当做明心见性。柳华阳本来是个和尚,却不懂佛家功,他想把佛家功、道家功掺和到一块,掺和了半天,还是道家功,没有半点佛家功夫。



《慧命经》、《金仙证论》写的都是些道家功夫。(道家功有道家功的诀窍。有些根本真诀不告诉你,你就甭想猜对。不过这个时代不是那个时代了,那个功夫没法普及,功法再好也没用。我们研究了这么多功法后,提出了智能功,也不比他们那些东西差。)道、佛两家前面有许多功夫是一致的,而到了后面,道家就走结胎,意识到气里边去了,“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结胎之后再去演神、开天门,但演神还是凡人的意识。演神时说是个婴儿,其实根本就没个婴儿。王重阳也说没个真正的婴儿,就是意念一动,意识造形出了个婴儿。



演神时出一步回来养着,出两步回来……为什么要演神三年,才让你的神随便出去?说怕你走错路。实际上是意识的控制力还不够,意识和气的凝聚力还不够。你的意念和气一放出去,万一碰上空间中很厉害的阴阳二电,雷气、电气把你的气冲散了,你就得死。而功夫到这一步,意念还是普通凡人的意念,所以演神之后还要做九年面壁之功来打开意念。因为前面这么一搞,拿那么强的气把凡人的意念固定起来了。常态参照系还没变,就被包在气里面了。气越练越强,想打掉包在里面的意念也越来越难。道家练成高功夫后可以几百年不死(古称之为仙人),但他们的个人偏见也很厉害。因为旧的参照系没有改变,凡夫之性没有改变,还得练九年面壁。


可好多人不去面壁。面壁之后的人绝不写书,也不出来了。为什么?他说世人不可救,
“人心”不古了。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智能功分析后认为:虽然古代那时各方面功能都很强,但也不是万能的神和仙,也只是层次更高一点的人。在那个时代古人不可能深刻地揭示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规律,不懂得我们人怎么去改造世界,他们见社会风气不行,以为这是社会意识的总的变化规律,变不了,于是他们便隐藏起来。



清静模式也可以出现气的变化,出现周天。像自然周天功,不需要到“脉住”,“念住”之后把元神那儿定住,安静,对元神做功夫。这叫修上一关,可以自己出现自然周天变化。这个不是道家的。像柳华阳,他不是从虚静修过来的,而是从炼精气练过来的,他的功法属于意识和导引模式的结合。

我们讲虚静模式就不讲具体功法,而只是讲讲它的精神实质与所起的作用。


导引模式比较简单。虚静模式是要安安静静呆着,而导引模式和虚静模式正好相反。它积极主动地用意识来导引形、气、声音、呼吸,用意识导引着生命活动发生变化。这种积极主动地运用意识模式能够发挥意识的主动强化作用,但古人却把这类方法看成小术或左道旁门,属于最低层次,认为清静模式才是最高层次的。我们先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凡是古人有的,我们就给介绍。


2013年3月298 整理于 湖南
株州


繁體字


龐老師講的練功道理和故事(210)

怎樣理解,“與生命活動相關的思維中止”?

(摘自《智能氣功科學精義》輔導材料)

余 洋
整 編



身體受到刺激,信息反映到腦子裏面形成興奮點,《意元體》裏面就亮了一個“燈”,《意元體》就不平了,“高”了一塊。比如練功的時候,局部的酸痛在腦子裏雖然沒有形成概念,卻會形成感覺,腦子裏仍有興奮點。有人練盤腿,腿又脹又麻,難受得要命,還能靜得了?那是練受罪功。虛靜要求沒有這些刺激,身體很通暢,連呼吸也得停住,因為一呼吸,呼吸中樞——延髓那兒有興奮,《意元體》這兒有個興奮點。而呼吸停了(息住),心臟還跳呢。心臟是受自律神經控制的自律器官,可腦子裏邊還有管心臟的東西,心臟一跳,腦子也起反應。要進一步安靜,使心跳也停止了(脈住)。念住、息住、脈住,這個時候才達到了真正的安靜,《意元體》才真正是自然的了。



這種狀態和死不一樣。死就是死了,一了百了,而念住、息住、脈住之後身體裏面完全進入了自然的狀態,這個時候人要發生質變。接下去有兩種不同的練功方法。


“與生命活動相關的思維中止”佛家的練法是:


通過漸修達到了念住、息住、脈住這個層次,相當於參禪達到了三禪。這個時候意念一轉,完全針對意識本身做功夫,體察意識是什麼東西,把《意元體》參照系破開,直接走明心見性。到了脈住的時候,道家看到體內圓陀陀、光爍爍,認為這是明心見性。他們講錯了,那只是結了大丹,明心見性是直接對意識用功夫。



過去不懂得參照系,他就想這個意識,“我在哪兒?”意識往回一收,一下都沒有了。《意元體》往那兒集中一聚,整個都聚到一起,就把參照系上原來打的烙印破除掉,原來的習慣就改了,人也就進入到新層次了。達到三禪,《意元體》裏已經非常均勻了,意識往回一收,就發生了質的變化。《意元體》往一塊一凝聚,就感覺到《意元體》裏一個東西,那叫做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內外無別,內外一致了,看什麼都是圓陀陀、光爍爍的這麼一個虛靈明淨,都是透明的。但明心見性後還不是到了頂點,後面還有功夫。



《道樞•坐忘論》中說:“虛無之道有淺深焉,深則兼被於形,淺則惟及於心。被形者,神也;及心者,慧覺也。慧覺者,身不免于謝焉。”當你明心見性以後,就進入虛無之道了。如果意識只是返回自己意識裏邊明心見性,《意元體》還沒把整個身體、整個氣都統率了,沒進入到每個細胞、毛孔裏邊去,那麼還可以死人。光意識裏邊有感覺,那還是慧覺。佛家有些和尚明心見性了,不也一樣死了嗎?佛家也有托詞,人死了說是投胎去了。投胎管什麼事?佛家說五祖投了胎,轉成了蘇東坡。禪宗一代祖師爺,沒有成佛,倒變成了蘇東坡。蘇東坡整年遭貶,挺慘的。祖師投胎成大學士,那當不了祖師的和尚們,投胎成什麼去了?佛家本來是想宣傳輪回道理,有心計的人一分析,想一想這個道理,就不修佛了。


“與生命活動相關的思維中止”道家的練法是:


不直接走意識,繼續靜觀自身,把精神注入身體裏邊和混元氣結合,即到了道家所說的采大藥結大丹的時候。


意識在上面往下一照,內外氣結合,中下二田結合成一個大的虛空,然後一凝聚,意識到了氣裏邊,就是所謂結大丹了。這個時候,能不能把意識放到氣裏邊是個關鍵。意識一觀,注意身體,體內先天氣大顯像,裏邊的氣都動起來,這個時候意識還是一方面(觀察的部分),氣還是被觀察的一部分。這實際上屬於神觀內氣階段,還有能觀和被觀的差異。如果這時精神集中了,但沒有注到氣裏面去,一不注意,注意到外面去了,《意元體》和身體混元氣分家了,人就死了。道家采大藥、結大丹時,昏迷七天,這時可以死人,就是這個道理。意識沒有注到氣裏面去,攀緣別的去了,人就死了。所以道家練功到了這個時候要非常小心,“如貓捕鼠,如龍含珠”。貓要抓耗子時,精神非常集中,爪子往前一撲,腦袋一低,脊背一拱,把氣集中了(在武術氣功裏有這個姿勢)。



傳說龍嘴裏都含個珠子,珠子裏有個小龍。這也是精神集中後的形象寫照。結了大丹,意識還是舊的,參照系沒有變化。道家說的那個圓陀陀、光爍爍,是丹母(大丹之母),是先天氣大顯像、先天氣凝聚的表現。道家不瞭解佛家功夫不同層次的不同表現,只知道圓陀陀、光爍爍、一塵不染是一個獨立的、內在的東西,他們練功看到這個圓陀陀、光爍爍的東西就以為是明心見性了。趙璧塵也好,柳華陽也好,都把這個當做明心見性。柳華陽本來是個和尚,卻不懂佛家功,他想把佛家功、道家功摻和到一塊,摻和了半天,還是道家功,沒有半點佛家功夫。



《慧命經》、《金仙證論》寫的都是些道家功夫。(道家功有道家功的訣竅。有些根本真訣不告訴你,你就甭想猜對。不過這個時代不是那個時代了,那個功夫沒法普及,功法再好也沒用。我們研究了這麼多功法後,提出了智慧功,也不比他們那些東西差。)道、佛兩家前面有許多功夫是一致的,而到了後面,道家就走結胎,意識到氣裏邊去了,“神入氣中,氣包神外”。結胎之後再去演神、開天門,但演神還是凡人的意識。演神時說是個嬰兒,其實根本就沒個嬰兒。王重陽也說沒個真正的嬰兒,就是意念一動,意識造形出了個嬰兒。



演神時出一步回來養著,出兩步回來……為什麼要演神三年,才讓你的神隨便出去?說怕你走錯路。實際上是意識的控制力還不夠,意識和氣的凝聚力還不夠。你的意念和氣一放出去,萬一碰上空間中很厲害的陰陽二電,雷氣、電氣把你的氣沖散了,你就得死。而功夫到這一步,意念還是普通凡人的意念,所以演神之後還要做九年面壁之功來打開意念。因為前面這麼一搞,拿那麼強的氣把凡人的意念固定起來了。常態參照系還沒變,就被包在氣裏面了。氣越練越強,想打掉包在裏面的意念也越來越難。道家練成高功夫後可以幾百年不死(古稱之為仙人),但他們的個人偏見也很厲害。因為舊的參照系沒有改變,凡夫之性沒有改變,還得練九年面壁。


可好多人不去面壁。面壁之後的人絕不寫書,也不出來了。為什麼?他說世人不可救,
“人心”不古了。這是什麼道理呢?我們智慧功分析後認為:雖然古代那時各方面功能都很強,但也不是萬能的神和仙,也只是層次更高一點的人。在那個時代古人不可能深刻地揭示出社會發展規律、科學規律,不懂得我們人怎麼去改造世界,他們見社會風氣不行,以為這是社會意識的總的變化規律,變不了,於是他們便隱藏起來。



清靜模式也可以出現氣的變化,出現周天。像自然周天功,不需要到“脈住”,“念住”之後把元神那兒定住,安靜,對元神做功夫。這叫修上一關,可以自己出現自然周天變化。這個不是道家的。像柳華陽,他不是從虛靜修過來的,而是從煉精氣練過來的,他的功法屬於意識和導引模式的結合。

我們講虛靜模式就不講具體功法,而只是講講它的精神實質與所起的作用。


導引模式比較簡單。虛靜模式是要安安靜靜呆著,而導引模式和虛靜模式正好相反。它積極主動地用意識來導引形、氣、聲音、呼吸,用意識導引著生命活動發生變化。這種積極主動地運用意識模式能夠發揮意識的主動強化作用,但古人卻把這類方法看成小術或左道旁門,屬於最低層次,認為清靜模式才是最高層次的。我們先不管是什麼層次的,凡是古人有的,我們就給介紹。


2013年3月28日 整理于 湖南
株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